随着2025年对生命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命探测仪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矿山救援等特殊领域,生命探测仪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数据显示,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事故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这使得对高效、精准的生命探测仪的需求更为迫切。本文聚焦于面向矿山钻孔救援的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的研制及性能测试,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救援效率和成功率,为生命探测仪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025-2030年中国生命探测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矿山灾害事故频发,逃生通道被堵、被困人员位置难以确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传统救援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局限性,而通过实施直径较小的灵活救援通道,建立地面与井下被困人员的信息沟通和生命保障通道,可极大提高救援效率。然而,受限于现有技术水平,救援钻孔施工过程常因局部地质条件异常或发生坍塌,造成钻孔位置偏移未能精准贯入至目标巷道空间内,导致探测目标与救援钻孔间存在大量障碍物,现有生命探测中常用的红外、气体和视音频探测都无法实现对障碍物后生命信息的搜集。因此,开发适用于矿山钻孔救援的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一)生命探测仪的探测原理
生命探测仪市场性能分析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通过监测人体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引起的雷达回波信号相参变化,滤除墙壁、瓦砾等静止目标回波,实现人体相关生命特征信息的提取。假设人体呼吸、心跳等造成胸腔微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γ(t)=Δd·sin 2πfbt,其中γ(t)为胸腔的振动,t为时间,fb为运动频率,Δd为胸腔的振动的最大幅度。通过长时间观察的道次之间时间间隔,可根据回波中是否存在周期变化特征,初步判断生命特征信号有无并进行参数提取。
(二)生命探测仪的关键技术参数
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几何尺寸、雷达体制、脉宽及中心频率、目标穿透性及距离、探测张角、响应时间、目标探测数量以及手持终端与雷达主机连接方式。例如,为适应矿山救援现场工况,雷达主机设计为圆柱形,底面半径为150mm。雷达发射机选择UWB冲激脉冲体制,设计脉冲宽度为2.0~2.5ns,中心频率为400~500MHz。目标穿透距离设定为5~10m,探测张角为90°,响应时间为0.1~1.0s(运动目标)和10~60s(静止目标),目标探测数量为3~4个。手持终端与雷达主机设置有无线和有线两种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救援场景的需求。
(一)不同距离探测回波图谱特征
通过实验测试,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在穿透0.5m砖墙的情况下,可较好地从雷达回波观测出4.0m范围内的人员小范围移动。例如,单人在雷达探测方向1.5~2.0m范围内径向移动,人体返回波约为5.60ns,移动范围时间为5.6~8.25ns,时差2.55ns;在2.5~3.0m范围内径向移动,人体返回波约为10.15ns,移动范围时间为10.15~12.75ns,时差2.60ns;在3.5~4.0m范围内径向移动,人体返回波约为15.35ns,移动范围时间为15.35~17.75ns,时差2.40ns。这表明生命探测仪在不同距离下均能有效探测到人员的移动信号。
(二)多人体目标探测回波图谱特征
当多个人体目标在雷达收发天线同一范围内,且距雷达径向相对位置有差异时,可根据回波图谱判断出人体目标数量。例如,身高体型相近的两人并肩同步走动时,所得返回波与单人返回波相似,难以判断目标数量;但当两人间隔25cm以不同速度行走时,雷达探测回波图谱可清晰显示不同的人体返回波,从而判断出目标数量。
(三)微弱体动信号探测回波图谱特征
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还可探测到微弱的体动信号,如挥手动作。实验表明,人员距雷达收发天线1、2、3、4m处做周期性举臂动作时,雷达探测回波图谱均可显示出人体返回波信号。但由于雷达信号衰减及抬举动作幅度较小等因素,人员距雷达3、4m时,人体返回波信号不明显,需要对雷达回波原始图谱进行相应的背景消除和增益调节处理,以提取人体生命信号波。
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在矿山钻孔救援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优势在于能够穿透非金属障碍物进行非接触式探测,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人员生命信息探测。然而,由于矿山救援环境的特殊性,如障碍物较多、现场条件复杂等,对生命探测仪的信号处理和精准提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生命探测仪的便携性和操作简便性也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提高探测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以推动生命探测仪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面向矿山钻孔救援的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的研制及性能测试。通过确定关键技术参数,研制出了适用于钻孔救援的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不同探测距离、目标数量和微弱体动下的探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生命探测仪穿透0.5m砖墙后,可较好地从雷达回波观测出4.0m范围内的人员小范围移动;当多个人体目标在雷达收发天线同一范围内,且距雷达径向相对位置有差异时,可根据回波图谱判断出人体目标数量。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生命探测仪的升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望在矿山救援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生命探测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命探测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