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焦煤行业在多重政策交织下呈现深度调整态势,政策合力推动焦煤供应结构优化的同时,也引发价格中枢抬升。同时,政策强调“低碳炼焦”技术研发,将氢能还原炼铁等创新项目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降低对传统焦煤的依赖。以下是2025年焦煤行业政策分析。
政策层面形成“产量管控 + 生态治理”的双重框架,既通过短期核查规范生产秩序,又以长期法规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焦煤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煤矿和机械设备,其中机械设备包括采煤机、锚杆钻机、粉碎机等;产业链中游为焦煤生产厂商,将开采出的煤进行加工和处理;下游主要以钢铁工业、有色金属、铸造及铁合金冶炼等行业为主。现从三大方面来分析2025年焦煤行业政策。
产量核查政策精准落地:7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煤炭生产情况核查,覆盖山西、内蒙古等8个主产省份,以公告产能为基准核查超产情况,上半年超产矿山一律停产整改。政策实施后效果显著,7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3.8%,月环比下降约9.5%,焦煤供应收缩趋势初步显现。
矿产资源法修订深化改革:7月1日新修订的法规正式施行,明确矿业权市场化出让要求,新建焦煤矿井最低产能门槛提升至30万吨/年,预计 “十四五” 末全国煤矿数量将减少40%。同时将生态修复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直接推升焦煤企业运营成本,山西中硫主焦煤坑口价已从800-850元/吨升至850-900元/吨。
供需两端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供应端政策收缩效应持续释放,需求端则受下游行业调整影响呈现分化特征。2023年全球焦煤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美元,据《2025-2030年中国焦煤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预测,到2030年,焦煤市场仍将维持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供应端多重约束叠加:国内产量持续回落,8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下降3.2%,日均产量降至 1260万吨,主产区焦煤矿井开工率较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补充作用减弱,1-8月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 7260.8万吨,同比下降8.0%,其中8月进口1016.2万吨,同比下降5.0%,内外价差扩大导致进口意愿低迷。
需求端呈现分化态势:钢铁行业作为焦煤消费主力,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头部企业减产规模预期达5000万吨级别,9月上旬钢厂焦煤采购意愿较上月下降 18%。但 “金九银十” 旺季带动部分需求回升,8月全国重点电厂日均耗煤维持220万吨高位,间接支撑焦煤消费韧性,形成需求端 “减量与补库” 并存的格局。
库存压力阶段性显现:供应收缩尚未完全对冲需求疲软,523家样本矿山精煤库存已增至283.62万吨,较6 月末增长23%,部分中小煤矿为去库存启动降价促销,单吨降价幅度达30-50元。
现货价格阶梯式上涨:政策推动下焦煤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基准情景下四季度中小矿集中退出后,供应缺口扩大,山西中硫主焦煤坑口价有望突破950元/吨。动力煤价格上涨形成带动效应,9月24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升至677元/吨,间接强化焦煤价格支撑。
期货市场反映预期变化:9月29日焦煤主连合约收盘价1171.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60.5元,跌幅4.98%,当日成交量达855255手,显示市场对短期供需博弈的担忧。但从趋势看,7月政策实施以来焦煤期货价格累计涨幅已达15%,反映长期供应收缩的预期。
价格中枢抬升成共识:政策托底效应明确,动力煤 “绿色区间” 定为570-770元/吨,带动焦煤价格底部上移。叠加生态成本、矿业权竞拍溢价等因素,焦煤价格中枢较2024年抬升约12%,四季度价格波动区间预计为 1150-1250元/吨。
2025年焦煤行业政策调整与市场变化形成深度联动,产量核查与矿产资源法修订推动供应结构优化。需求端虽受钢铁减产拖累,但旺季补库与基建预期提供支撑,库存与价格的阶段性波动则反映供需博弈的复杂性。从长远看,政策引导下的行业整合与绿色转型将提升焦煤产业集中度,价格中枢抬升趋势明确,而供需平衡的重建仍需关注政策执行力度与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更多焦煤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焦煤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