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DA南方医药
经济研究所建立的“中国
药品零售研究监测系统”,旨在通过对零售指数的监测分析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竞争状况,是目前国内最全面、最科学,覆盖面最广的药品零售研究监测系统。2005年,通过对广州及深圳两个城市
祛痘类产品零售市场的年度跟踪监测,我们可以从数据上看出祛痘市场的竞争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产品众多,品牌偏少
在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药品零售系统中,共监测到22种祛痘类产品。但为大众熟知的品牌产品却少之又少,除了福建恒泉的“迪豆”、济南东风制药的“新肤螨灵软膏”以及法国薇姿实验所得“薇姿
油脂调护抑痘精华霜”以外,很少再有祛痘产品注重
广告投放及品牌宣传。
二、品牌优势凸现,强者更强
监测数据表明,不管是广州还是深圳,福建恒泉
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迪豆”一举占领了“销售额第一”“销售量第一”“市场份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等四项全能。其中,战友的市场份额高达48.8%,几乎是其他所有祛痘类产品的总和;市场占有率高达28.4%,相较为居第二的邦力迪维霜还要高出16.1%。可以说,“迪豆”占据了绝对的行业垄断地位。
“迪豆”作为近几年成长迅速的专业性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成为“祛痘”的代名词。“品牌影响消费,消费造就品牌”已成为市场规律,品牌大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更多消费者又造就更大品牌,这是市场的良性循环链。
三、价格差异大,中高档产品受青睐
祛痘产品中价格最高的是福建恒泉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迪豆痘速效健肤组合”,单价为196元;而价格最低的为重庆华邦制药的“邦力痤疮王”,单价仅为14.9元,两者差距达13倍之多。
从监测数据上看,80-100的单位价格已经普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位于此价位的祛痘产品销售量最大。
四、市场潜力巨大,蛋糕诱人
2005年,广州、深圳两城市单药品零售市场的祛痘类产品销售额就高达7495万元,如果加上商超、化妆品店、美容院等渠道市场,销售总量将轻松超亿。以此类推,预计整个广东省祛痘市场容量将达到1.5-2亿之间。
一个一直没让业内营销人士“看得起眼”的祛痘市场,竟然蕴含如此之大的商机,未免让人始料未及。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和普及,以往被误为“必须长”“无须治”的青春痘已为“轻松治”“无须烦”所代替,市场潜力也由此迅速膨胀,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2年内,祛痘市场仍是高速发展的市场。
更多祛痘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祛痘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