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专用车行业分析报告 >> 我国小型柴油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国小型柴油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7-11-23 08:30: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据行业统计,2006年全国单缸柴油机产量达815万台、10500万千瓦,多缸小柴油机产量192万台、8000万千瓦,两者合计1007万台、18500万千瓦,在全国柴油机总产量中,按台数计占93%、按缸数计占83%、按功率计占70%。可以看出,小型柴油机是全国柴油机行业,乃至全国内燃机行业量大面广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领军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近三年来,常柴、时风、常发和江动4家企业一直以70万~100万台的年产量,合称单缸柴油机行业的“四大金刚”,他们的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42.94%和43%,升至2006年的43.82%和43.95%。2006年产量为20万~70万台的企业仍为如皋柴、亚美柯、常工、常林、常通、峨嵋、莱动,新入围的有金飞鱼、金坛柴,出局的有五菱、四达、常内和东方,企业数由2005年的11家减为9家,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32.76%和32.66%,降至2006年的27.46%和27.35%。2006年产量在10万~20万台的企业有五菱、三环、四达、联凯、常内、四方、东方和丹阳,共8家企业,比2005年增加了1家,出局的有常丰、滨湖和全柴3家企业,本阵营的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10.96%和11.02%,升至2006年的14.59%和14.55%。

  全国多缸小柴油机行业近三年主要企业的产销动向是:产销在10万台以上的企业由4家增至5家,这些企业依次是云内、全柴、朝柴、玉柴、扬动;产销在5万~10万台的企业由7家增至10家,依次是江铃、洛拖、四达、新昌、扬柴、常柴、锡柴、莱动、力佳、福田。2006年同比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显著增长,10万台以上的阵营从36.54%和36.63%,升至41.98%和42.29%,5万~10万台的阵营从32.13%和32.29%,升至39.91%和39.83%。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小型柴油机行业,无论是单缸柴油机企业,还是多缸小柴油机企业,近三年来领军企业得到了持续和稳步发展。

  转变竞争方式是关键

  近年来,农机社会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较快,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国内市场单缸柴油机的需求将减至700万台左右。而随着物流运输主力,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吨位车辆及工程农机领域配套的发展,国内多缸小柴油机的产销可望达到250万台/年。

  目前小型柴油机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化,各企业产品的特点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你的改进就等于我的提高,你为了降低成本所采取的材料代用方案,就是我的措施;你选定的达标配置,就是我的应对举措。为此,在产业升级中区分共有知识和诀窍,自主创新、自主产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协会做好中介、推介和仲裁等工作。

  不断出台的“法规”和“标准”为小柴行业产业升级带来了动力和压力。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轻型车新车发动机排放如不达到国3,2007年7月1日即不允许申报,2008年7月1日起将不允许销售。然而现在国3的车型和机型远不如当年实施国2那样充分,何况油料品质也远不能满足要求,加上OBD(随车检测诊断系统)也将在一年后才开始安装。

  为此,在国3实施操作中,企业的准备的确没有国2产品当年投放时那么从容。

  2006年全国单缸柴油机产销依次达815万台及813.3万台,同比值依次以892.4万台、888万台各下降9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将单缸柴油机“从量能的扩大转到质量的提高”提到了议事日程。在节能、减排政策指引下,第二代单缸柴油机如何搞,与产业政策有关,与许可证换发工作设限也有关,与“十一五”换代要求更有关,它已成紧迫的讨论议题。实现产品的换代,企业是主体,各企业的产品在数十年滚动发展中也逐步变化,但不可能出现突变性面目全非的第二代产品。科学合理的继承性将伴随参数体系或减排、节能、节材、降噪具体要求而明朗化。对于涉及配套变动较大的结构还涉及配套同步开发的合作计划,因此观念的转变、不同企业同类产品差异化的拉大,势必冲击现行配附件社会化供应体系,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工作如何开展,这样的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而解决这个问题将取决于主机企业与配附件企业实力的博弈。在行业企业数量尚多、缺乏一个主机企业足以引导一系列配附件企业的背景下,强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协会的协调与组织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小型柴油机产品都是技术成熟、供大于求型,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正面临转变与突破的机遇。企业要转变自己的增长方式,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粗放型为集约型,二是从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使企业从低成本竞争力转向创新竞争力导向是企业成长的惟一选择。从长期来看,消费理念、消费层次的必然提升将不断促进产品技术水平向高端倾斜,无疑这是企业提升形象与产品收益的需要,也是技术发展、产品升级的需要。

  通过调整,扔掉行业企业低值生产资料供应商的帽子,改变每年高位低质、低寿命、低可靠性、低附加值生产的现状,跳出低价竞争的怪圈,让产品在总体技术水平、价位上缩小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这是“十一五”期间完成观念转变,技术突破,产品更新,企业走强、走长的共识。

更多小型柴油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小型柴油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