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环境未成熟

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环境未成熟

2007-11-28 08:23: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日前,在沪深股市深幅调整中,生物医药概念股表现出色;同时,专业人士透露,中国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还相当年轻,远未达到与国际并行的投资氛围。
          
                       
  日前,受到宏观调控预期升温冲击,沪深股市再度深幅调整,一线核心蓝筹股全线杀跌,资金开始转向二线蓝筹,其中生物医药概念股表现尤为出色,三普药业强势封涨停,双鹤药业、羚锐股份、英特集团等亦纷纷逆市上涨,涨幅居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股逆市上涨,源于中国生物制药外包的势头发展迅猛。仅以北京为例,成立于2005年9月的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接到的订单超过了2亿元。这些现象使得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生物医药概念股格外敏感。
          
                       
  根据中国食品商务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规模接连创出新高,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643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生物制药的跨国合作市场空前壮大。在日前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一份出自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报告指出,生物医药的合作和外包是目前跨国制药公司的一个主要经营手段。
          
                       
  国际学者们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创造了许多利润,其市场空间和潜力必须在全球基础上挖掘,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就被证明是临床试验以及药业的待开发区域。
         
                        
  日前,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招商代表团在美举办的2007长沙美国生物医药投资说明会上,与会客商纷纷与代表团成员进行项目对接与洽谈,特别是在生物诊断试剂、生物制药联合开发等项目上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资额已经达到8000万美元。
       
                         
  根据世界知名的安进会计师事务所一项研究表明,很多跨国公司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将研发重点放在中国和印度,内容涉及外包活性药物成分、合同研究、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及合作研究等领域。安进统计数据还显示,37%的医药公司的被访问者都认为,他们公司在这两个国家的投资水平将会在2010年超过1.5亿美元。
       
                          
  然而,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对投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感兴趣。“我们虽然对医疗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投资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中国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QFII投资者之一的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马丁可利)的董事柯世锋表示,投资生物医药领域不在其选择范围内。
       
                          
  马丁可利目前管理的资金超过280亿美元,数十年前就已步入中国资本市场,除投资A股之外,马丁可利还曾在中国投资过金卫医疗、上海科华、和睦家医院以及北京脐带血库。但对于投资生物医药领域,柯世锋表示,不投资生物医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领域投资的周期太长,并且风险很大;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投资团队。
      
                           
  据悉,目前国外创投界普遍只关注处在临床试验II期的产品及公司,新药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公司通常都很难融到钱。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中小生物技术企业要把新药研发坚持做下去,直到进入临床试验二期,将是比较困难和颇具挑战的。有分析人士向《医药经济报》记者指出,现在的风险投资者更希望投资R&D中的开发部分“D”,而不是“R”部分,原因是研发早期阶段不确定性太大,投资者等不起,也陪(赔)不起。
       
                          
  据柯世锋介绍,一般生物制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销售,需要的时间大致在8年左右,所花费的资金至少也数亿美元。即便是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到最后也未必能够做出成功的药品,所以风险是很大的。
       
                          
  然而,有专家指出,与国外比较成熟和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比较,中国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还相当年轻,短期内,想要达到与国际并行的生物投资氛围还不太可能,但随着中国新药研发不断积聚人气、实力和技术,中外企业创新项目的不断培育,CRO等配套服务及设施的日益完善,中国的新药研究会逐步形成规模和产出,那时,无论是早期风险投资,还是类似组合拳的投资模式可能都会在中国大放异彩。

更多生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