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 专家分析:我国煤层气发展的机遇

专家分析:我国煤层气发展的机遇

2007-12-13 07:56: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被视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的一大突破口,煤层气产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如何引导、规范这个新型产业健康发展,参加2007年国际矿业大会的代表和学者展开了研讨——煤层气发展的中国机遇。

  煤层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1立方米煤层气可代替1.13升汽油。目前,太原公交车和出租车已开始使用煤层气。图片由新华社提供

  经过20多年的酝酿、开发,以2004年沁水地区开发试验成功为标志,煤层气开发迅速在晋东铺开,并被视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的一大突破口。为支持国内煤层气开采,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以来,资本界对煤层气的热情更是陡然升温。

  今年11月13日到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业”的“2007年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受到中外与会代表和学者的关注。正逢“中国机遇”的煤层气产业,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中国之路呢?

  新型产业的新前景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地质资源总量相当于国内目前常规天然气的地质资源量。

  我国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煤炭、地矿、石油系统和部分地方单位,受国外煤层气勘探的启示,相继进入煤层气勘探领域,许多国外公司也纷纷介入,煤层气勘探日渐活跃。

  中国石油于1994年成立煤层气勘探项目经理部,着眼全国,优选目标,勘探试验。1997年“煤层气勘探技术研究与试验”项目列为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目的是加强煤层气选区综合研究,开辟煤层气勘探试验区,尽快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使煤层气开发尽快见到效益,促进我国煤层气工业的发展。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1180亿立方米,是天然气比较现实的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已陆续在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以及东海、南海等地发现了煤层气田和含煤层气构造。

  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也称“煤矿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煤矿“第一杀手”之称,作为一种危险气体,当其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数据显示,在国内煤矿重大恶性事故中,瓦斯爆炸引起的事故约占70%至80%。从安全环保的角度来看,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资料显示,对于浅层煤层气,全国平均每开采一吨煤将造成1至1.1立方米的甲烷排放。

  由此可见,因采煤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量是十分可观的。而如果把它“驯服”利用起来,则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气体资源,可用于发电、民用及汽车燃料、化工等领域,就能成为一种热值高的洁净能源和重要原料。因此,煤层气利用产业化前景看好。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煤矿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具有深远意义。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08年我国煤层气利用将出现大幅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煤层气这一巨大潜在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势将逐步提高。

  借鉴经验走自己的路

  全球已进入能源紧缺时代,煤层气作为气体能源家族三大成员之一,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英国BP公司预测显示,2020年至2030年前后,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赶上和超过煤炭和石油,世界能源结构逐步向气体能源为主的趋势发展。

  目前,国外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南非等国家,其中美国已在多个盆地投入大规模开发,并形成工业产能。

  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煤层气工业刚刚起步,当时只有零星的探井。到70年代末,美国煤层气年生产水平不足一亿立方米,但到90年代末,年生产水平达到350亿立方米。在短短的20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首先在于美国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工艺技术,为经济有效地开发煤层气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美国的成功经验证实,煤层气勘探开发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是勘探费用低,获利大,风险小。二是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长。三是煤层气井经济效益好。

  国外对煤层气的成功勘探开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煤层气回收增强技术被视为一种有广阔商业前景的新兴环保技术。一些美国专家认为,煤层气可成为一种稳定和比较干净的廉价能源。在煤气供应吃紧、天然气价格上升的背景下,煤层气回收增强技术将在能源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俄罗斯煤田正加大对煤层气进行回收利用。俄专家认为,除了能够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外,还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据悉,俄罗斯各煤矿今后将会更加重视使用煤层气的回收技术,以控制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几年前,德国企业界一直不采用煤层气。但是近些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煤层气开发及相关设备的研制均取得了很大进展。法国绿色煤气公司董事长克赖斯在谈到煤层气回收时表示,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抽取煤层气发电在技术上并非难事,关键在资金,或者说融资方式。

  追热投资的“羊群效应”

  我国政府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勘探实践,煤层气勘探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应该说,2006年是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洁净能源和环保的双重要求下,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等。国内煤层气自营勘探轰轰烈烈,成效显著。现在,我国煤层气钻井数大幅增加,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向逐步明确,对外合作成效显著,新技术尤其是水平井技术应用取得突破。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煤层气工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发展的历史机遇。

  从当前来看,煤层气开采的最大拦路虎依然是技术难题。我国虽然基本掌握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工程技术,但远不够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目前的技术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煤层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很低。正是当前能源的紧张状况,让人们对煤层气寄予厚望,反倒是掩盖了技术本身的弱势。

  尽管目前市场对煤层气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但产业化发展仍面临挑战。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新型产业所带来的投资的羊群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行业发展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有专家指出,该行业已过早地出现了虚热虚高现象。

  在本次会议专门举办的“中国煤层气开发与利用”主题论坛上,代表们回顾了中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历史,交流经验,展望未来。当然,也少不了对产业发展的担忧。

  “外界对其前景过于乐观,出现虚假繁荣迹象。”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总裁杨陆武表示,虽然刚刚起步,但该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正充斥其中。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爱梅指出,煤层气产业整体有些过热,实际上问题还很多,并不是遍地是黄金。“目前过于悲观、乐观的情绪都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她举例说,“虚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抢地盘现象突出——煤炭和煤层气公司争夺煤层气资源时有发生,因为协调开采的模式尚未确立。
 
  年轻的煤层气产业除了面临技术、矿权归属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外,还由于目前我国对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也尚未建立,投资渠道不畅。一方面各种资金蜂拥而至,另一方面资金与产业链的对接却不通畅。

  专家建议,我国的煤层气产业政策应加快逐步到位,尽快促使其步入产业化轨道,应未雨绸缪,将煤层气长输管网建设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考虑。

更多煤层气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煤层气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