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矿产行业分析报告 >> 铜精矿加工市场分析

铜精矿加工市场分析

2007-12-28 08:37: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旷日持久的2008年铜精矿加工精炼费谈判终于尘埃落定,历时两个多月。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CSPT)小组负责人12月17日透露,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分别与中国主要铜冶炼企业达成2008年度铜精矿加工费为47.2美元/吨(或4.72美分/磅),同时还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这个标准比2007年下降了21%,比2006年下降了50%。那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对铜市场影响有多大呢?

  我们不妨从铜精矿加工精炼费近年的演变说起了。加工费是在铜冶炼厂把含铜30%-33%的铜精矿冶炼成含铜99%以上的电解铜过程中,向铜精矿供应商收取的一定加工费。据了解,加工费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铜精矿的价格就是国际铜价减去加工费,因此加工费降低就意味着铜精矿价格上升,冶炼厂成本增加。所谓的“价格参与条款”,是多年来铜冶炼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利益分享惯例,它和加工费是铜冶炼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按规定如果LME铜价超过90美分/磅,矿山方面同意向冶炼企业归还基价和市场价间差价的10%作为补偿。

  此前几年,国内的每吨铜精矿原料加工费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从20美元一直到2006年初的200美元,而从2006年开始铜精矿的现货价格开始呈直线下降。2006年下半年时铜精矿加工精炼费还是95美元/9.5美分,到了2007年就变成了60美元/6美分。2007年中期铜精矿加工费谈判降至50美元/5美分,同时30多年来的价格分享条款首次被取消。就此一项中国冶炼厂将因此每年将少收入1.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2005年中国88家铜冶炼企业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据我们了解到2007年1-8月份中国冶炼厂利润为61.4亿元,与2006年同期下跌了12.4%。国内虽然铜产量增长了,但是利润却下降了,这必然导致国内生产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目前,铜加工企业的成本为90美元/吨,60美元/吨就已不赚钱了,目前大多数使用进口铜精矿的铜冶炼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中国有色协会尚福山透露。

  业内人士透露,国内铜冶炼企业可能做好明年减产的准备,虽然部分企业冶炼产能进一步提升,但实际运转将会下降。据悉国内第二大铜生产商中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11月已经在第三季度关闭一家旧粗铜冶炼厂,该冶炼厂年产3万至4万吨粗铜,关闭该厂可能使公司电解铜目标年产量减少3.6%至5.5%,降至52万至53万吨。江西铜业(51.35,0.87,1.72%,股票吧)公司计划在12月削减精炼铜产量大约30000吨,由于维修计划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种悲惨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我们本身供给率过低,在原料上不得不受制于人。尚福山告称,目前中国铜精矿仍然有60%以上的缺口需要依赖进口,这是个无法绕开的根源问题。必和必拓公司称铜精矿市场2008和2009年仍将出现产量缺口,所以铜精矿加工费还将下降。尚福山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条件的铜冶炼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因为,导致国内铜精矿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铜冶炼严重过剩。同时,加快国内铜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鼓励有实力的铜企业开发海外铜矿资源,提高资源自给能力。

  为了谋求合理的市场利益,CSPT企业计划采取粗炼产能减产10-15%的计划等措施,努力改变目前越练越亏的不利局面。如果减产能够完全实施的话,中国2008年的减产数量就是34-51万吨。这个数字对中国及全球的铜市场供需格局影响非常大。对此,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算。

  我们通过统计及其修正得出,2007年全年的精铜产量增长14%约为42万吨,达到342万吨;进口量增长131%约为77万吨,达到135万吨;消费增长10%约为39万吨,达到424万吨,供需平衡导致53万吨的供应过剩。2007年底的53万吨过剩将会转化为2008年初的社会库存。由于2006年的下跌导致企业清库,所以2007年初基本上没有社会库存了。

  2、2008年的预测数据没有考虑到年初库存因素

  资料来源:安泰科、海通期货

  对于2008年,我们预计精铜产量约308万吨,主要考虑到减产因素(按减产10%估算),净进口约135万吨,维持正常的进口水平,消费量约466万吨,维持2007年的增长率(10%)估算,那么2008年供应存在23万吨的缺口。如果我们考虑2008年初库存(53万吨)的因素,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2008年的社会库存将会降低到30万吨(剩余)。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国储补库的因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国储年初吸储20万吨,那么2008年的流通和消费终端的企业库存将会降低到10万吨(剩余),这根本不足以维持消费企业的需要,必然导致2009年供应出现季度的紧张。如果国储吸储超过30万吨,那么2008年的流通和消费终端的企业库存(剩余)就枯竭了。这种紧张局面得不到缓解就会传导到2009年,导致2009年很长一段时间里供应仍会非常紧张。

  如果2008年实现减产15%(约51万吨)的话,那么供需矛盾还要激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历了2007年第四季度短期供应过剩之后,2008年全球铜市场供应仍然非常紧张,并且会将这种紧张局面延续到2009年,因此铜市场的牛市格局并没有结束,并不会因为2007年第四季度的深幅调整而改变,牛市在2008、2009年延续还是可以预期的,2008年内突破10000美元也是可以预期的。

更多铜精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铜精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