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 “能力”与“效率”的双引擎驱动

“能力”与“效率”的双引擎驱动

2008-01-02 08:22: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当前,光通信经过前几年的蛰伏后,在全球全光网络需求大潮的推动下,再一次站在了基础电信业发展的浪尖。电信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光通信市场需求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光通信市场逐步复苏。本次光通信的复苏有两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在骨干网络层面上以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和超高速率的三“超”趋势外加新型光纤的采用为代表的新一轮光网络通信能力的挖掘和提升;二是在各个层面上灵活动态组网成为光网络新方向,以智能光网络和分组传送网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和分组化趋势日趋明显,它反映着光通信在骨干、城域等各个层面上对于网络带宽资源使用灵活性和“效率”的日渐提高。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由“能力”和“效率”这两个引擎驱动的新一轮光通信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能力增强:进一步挖掘光纤潜力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挺进

一直以来,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和超高速率是下一代传输网的特征,光网络无疑是构筑传输网的最佳选择。但光纤色散、衰减和非线性效应等因素,限制了光网络的传输距离、容量和速率,严重阻碍了光传输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在编码、色散补偿、光放大器、动态可配置以及新型光纤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光通信在能力上进一步挖掘光纤潜力,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挺进。

长距离——我国幅员辽阔,无电中继的长距离传输技术更是势在必行。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运营商的骨干网络承载的业务模型越来越向数据转变,IP业务已经成为WDM带宽的最大使用者,汇聚型的数据业务在传送网上呈现出十分突出的“长距离直达”的特点。根据统计,IP骨干层60%的中继距离在1500km左右、15%在2000km以上。另外,从目前WDM主要节点波道的安排来看,节点间的直通波道占整个波道容量的80%左右,普通省会城市之间的波道需求很小。因此,业务模型的变化推动着WDM系统向ULH方向发展。新一代的ULH系统不仅可以延长传输距离达到2000km,而且在每隔400km的大中城市通过OADM上下若干波长,避免了全波段的业务终结,可以节省设备投资成本20%以上。目前,传输距离在2000km左右的ULH系统技术上已经成熟,并开始商用。

高速率——随着全球电信业的转型,光通信又一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而这次发展涉及的范围更广,技术更新更难,影响面也更宽。我国在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尤其是基于40Gb/s系统的超高速超大容量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对构建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改善通信网的结构、满足社会信息传输需求,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IPTV、网络游戏、网络多媒体、网上办公、3G移动通信、远程移动存储等新业务的应用,人们对通信网的带宽需求不断增长,必须建设速度更快、通信带宽更宽的“信息高速公路”,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40Gb/s光通信是下一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必然选择。

大容量——目前,传统的语音业务已经不再是电信业务的主角,视频点播、视频通信等新业务的出现对传输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大容量的全光网络成为传输网发展的方向。DWDM以其在骨干网中的出色表现和在城域网中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光网络建设的主流选择。在骨干网络层面上,DWDM系统不采用电中继,而是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在传输途中对光信号进行补偿,极大地增加了信号的传输距离。由于省去了大量的电中继设备,系统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在骨干网中实现数据的超长距离传输具有现实意义。在城域网络层面上,关于DWDM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新光纤——过去几年是光纤光缆行业最为艰苦的阶段,不过产业的各个环节依然在不断努力,针对新应用业务的相关技术、标准进展也非常迅速:比如新型的光纤,ITU-T已经颁布了正式的G.656建议;塑料光纤、光缆的标准,国内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制订当中,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将会带来很好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光网络的建设中,新型光纤的应用必将成为行业内的热点。

效率提升:面对多业务需求灵活调配网络资源

面对转型需求的光网络,适应多种业务需求的要求尤为迫切,灵活动态组网成为光网络新方向。当前,以智能光网络和分组传送网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和分组化趋势日趋明显。它反映着光通信在骨干、城域等各个层面上对于网络带宽资源使用灵活性和“效率”的日渐提高

智能光网络ASON——传送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来源于业务发展的需求。之前,在简单的话音业务下,传送网更多地扮演着“通道”的简单角色。现在,伴随着IP宽带业务的爆炸式发展,传送网一方面不断地在容量等硬件方面提高传送能力,另一方面也对业务支撑能力以及丰富性等软件方面提出了高需求,ASON则应运而生。ASON的引入,对于面向宽带IP业务的传送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ASON简化了网络结构和节点结构,实现网络资源动态分配,优化了资源分配,降低了建网成本;ASON简化运行,实现规划、业务指配和维护的自动化,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而且避免了资源搁浅。此外,ASON的优势还在于快速业务恢复、快速业务提供和拓展能力,能够降低维护管理运营费用,便于引入新的业务类型(OVPN等),可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级别的区分业务。

分组传送网(PTN)——业务承载的IP化趋势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未来的光传输网络将主要负责IP/以太网流量的传送,向着智能的、融合的、宽带的和综合的分组传送网(PTN)发展。PTN传送层应当针对分组传送而优化,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管理、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电信级以太网——近来,电信级以太网的发展很快,具有硬QoS能力和电信级网管能力,已能提供50ms的保护倒换时间,有些技术还采用了数字包封器,利用前向纠错(FEC)和同步技术来改进系统性能,延伸传输距离。简言之,一些新型电信级以太网技术正逐渐具备公用电信网所要求的必备功能和性能。可以预计,随着网络中IP/以太网业务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新型解决方案的不断出现,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最终将可能成为主要技术平台。

多业务MSTP——与传统的TDM业务相比,数据业务的流量、流向更为复杂,MSTP还是紧紧围绕数据业务传输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

大颗粒OTN——传送网的发展,正因为大颗粒宽带业务的大量涌现而步入全新的阶段。此时,传送网强调的是体现为更高效率的弹性,OTN则顺势成为满足大颗粒业务的承载需求光传送网的必然选择。大颗类宽带业务的蓬勃发展,使OTN作为下一代传送网合适的技术选择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8.6亿,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72亿户。随着带宽需求的增长,对光通信网络容量的需求必然增加。相信在“能力”和“效率”双引擎的驱动下,不久的将来光通信将以更加灿烂的光芒,再现往日的辉煌。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双引擎驱动热门推荐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