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报告 >> 2008年新闻出版界的大传媒时代

2008年新闻出版界的大传媒时代

2008-01-24 11:15: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便以超过3倍的涨幅成为2007年最牛新股之一,为2007年涌动的传媒上市热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8年,众多出版传媒集团将延续这股传媒牛市的劲头,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借壳ST耀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参与国药科技重组,电脑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江西新华发行、安徽新华发行等都在积极准备IPO,中国电影集团正积极改制准备上市……分析人士认为,被称为“最后一座金矿”的传媒业在2008年将以更多形式参与资本市场,改制、重组、并购、IPO,一个都不能少,2008年将是名副其实的“传媒年”,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新闻出版业是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在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2008年的新闻出版业将认真贯彻中央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我国报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岁末年初的上市行动

    中国传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之后,传媒业的年增长率呈现稳中略增的趋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布的《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4236.5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2%,增速比上一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

    2006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表示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上市融资。10月17日,上海新华传媒成功借壳上市,标志着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国内图书出版业企业上市正式拉开序幕。

    2007年,中国图书出版业企业上市进程加快,创造了业内的诸多第一。5月30日,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1亿港元,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书业企业。11月16日,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粤传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首家从三板成功转到主板上市的公司。12月21日,作为全国首家获得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申请发行上市的出版企业,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日更以329.53%的涨幅名列两市第一。

    据悉,目前已有1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计划在近年内通过各种渠道上市,都已向主管部门提交了申请,其中包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人民网、《电脑报》、《贸易》杂志、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等。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提出了上市计划。在此轮新闻出版企业上市潮中,由于出版机构、发行集团与报社的社会功能定位有所不同,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在整体业务上市进程中走在了前列。

    宏观层面已成熟,上市路径各有利弊,借壳抑或IPO,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定将涌现一股强大的传媒力量。

    2008的规划与目标

    2007年十七大的召开,向新闻业走向资本市场发出了更为明确的政策信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市场普遍将此解读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新闻出版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号。

    十七大期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海内外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除辽宁出版集团公司外,预计未来一年国内还将有一些出版企业陆续准备上市。中国政府将支持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上市,并不再要求他们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拆分,而是鼓励整体上市,以“体现产业的整体性,减少关联交易”,“给股民更高的信任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新闻出版业是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在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我国报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这样说。

    李东东副署长认为,2008年的报业发展,首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

    无论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等保留事业体制的单位,还是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转制为企业的报刊社,都要从主要依赖数量、规模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其次要逐步改变我国目前传媒分布在各地区、各领域,各自为政的分散、弱小的发展格局,确立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形成国内传媒业的战略投资者。最后还要继续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在传媒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内容、形式、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

    媒介集团呼之欲出

    世界出版业发展突飞猛进,近20年来,世界图书出版总量(出版品种和销售收入)以每年大约4%速度稳步增长;图书进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则为7.4%左右。美、英、法、德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它们的图书具有全球影响,决定着世界出版业的走势。它们是运作出版资本的主要国家,是输出图书和版权的主要国家,也是巨型跨国出版公司的所在地。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阿根廷是地区出版大国。中国和印度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埃及在阿拉伯语世界的出版业中独占鳌头,墨、阿则在西班牙语出版中有一席之地。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平衡的态势还会加剧,出版大国与小国之间的鸿沟会进一步拉大。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社会大众消费形态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时,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增长,出版物的需求也会超常规增长,这正是出版业改革发展所依托的宏观环境。

    受体制等历史因素所限,文化体制改革前,我国新闻出版等传媒单位一直按照事业单位编制设置,中央、省市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对口单位,一时大大小小的传媒林立,彼此业务重合却又不形成竞争,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严重地制约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打通地域分隔、媒介分割”的呼声越来越高,传媒市场主体自由进行联合、并购的潮流涌动,跨地域、跨媒介、跨产品的媒介集团呼之欲出。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贾品荣认为,出版传媒集团可以延伸的十大领域包括:网络、影视、动漫、物流、印刷、体育、娱乐、会展、教育、信息咨询。涉足报刊是出版集团延伸传媒产业链的传统方式,并已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如中国出版集团的《三联生活周刊》、广东省出版集团的《花城》、江西出版集团的《农村百事通》、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服饰》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牌。

    近几年来,一些出版集团还积极进军报业市场,发展势头强劲。而随着经营思路的拓展,越来越多的集团频频直接“触电”,投资参与拍摄影视剧作品。在动漫领域方面,安徽出版集团今年成功主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为出版与动漫搭建交易平台;河南出版集团旗下省新华书店天乐动画制作的3D动画片《独脚乐园》,以独特的人物造型、先进的制作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而他们与英国乡村制作公司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版权交易协议,开创国内原创三维动画版权对外输出的先例。有业内人士认为,出版集团试水影视,是对品牌资源、内容资源的再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并最大化发挥集团资源的价值。此外,拓展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亦被大部分集团视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必然是将内容生产、渠道广告销售整合在一起的“大传媒”模式,单一模式会产生各种问题,如盈利能力不高,资源浪费,竞争力不强等,这种模式必将要淘汰。

    随着外资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国有资本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将改变,一些国有出版发行单位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另有一些国有单位则通过大规模的改革,通过产权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与社会资本和外资的逐步融合。在未来几年,图书出版发行业将迎来一个重新洗牌的时期,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新一轮跑马圈地、抢夺市场空间和先机,成就大传媒概念将成为竞争的重点。

更多新闻出版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闻出版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