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化学药行业分析报告 >> 青霉素工业盐未来3年发展分析

青霉素工业盐未来3年发展分析

2008-03-12 13:54: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作为为数不多的医药制剂企业参会代表,海南先声药业采购部经理坦言:“我就是想了解2008年青霉素工业盐等原料药的价格走势。”

  青霉素工业盐的采购价在2007年年中呈现出疯涨态势,导致尽管2007年海南先声药业的阿莫西林制剂销量大增,但是产品销量的提高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

  数据显示,2007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从年初的不到65元/十亿单位,迅速飙升到七、八月份的150元/十亿单位。但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其价格又从九、十月份一路狂泄,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暴跌至2008年年初的50元/十亿单位的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暴涨和暴跌,充分显示出国内原料药产业亟待成熟。而在目前的条件下,2008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走势尚不明了。

  在郦志远飞往北京寻求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走势答案的前两天,山东某大型制剂生产企业一次性划给其旗下原料药生产企业5000万元人民币。平安证券分析师杜冬松指出,此举为该大型制药企业提前订货——“当时原料药的价格已经接近于50元/十亿单位,企业这个时候将钱划给原料药企业相当于提前订货,这种做法比较聪明”。

  价格疯狂涨跌

  2007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经历了一个过山车的历程。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年初之时持续低迷,3月份后快速上涨,不到五个月就涨到150元/十亿单位。但好景不长——进入第四季度,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出现近几年来少有的“僵持”局面。10月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成交量为近415吨,为近三年最低记录。与此同时,其价格又进一步下跌。数据显示,到2008年1月份,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已跌至50元/十亿单位(约6美元/十亿单位)。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指出,由于2007年第四季度印度方面的订单较少,我国产品出口明显减少。2007年11月只有三家企业自营出口,而贸易公司却在想方设法抛售存货。他们以低于生产商的价格出售,甚至出现了以不到11美元/十亿单位的价格成交的现象,导致整个青霉素市场价格混乱。

  “实际上,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一到高位就跌下来了。2007年11月份的价格要远低于健康网提供的数据。”东北某原料药厂一高管如是说。

  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为什么出现暴涨和暴跌的情况呢?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久分析认为,这主要与供求关系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有关。

  2007年三、四月份,由于环保等政策突然发力,包括联邦制药彭州生产基地、阿拉宾度(大同)生物药业、四川制药在内的几大青霉素生产企业都处于停产或大幅减产状态,市场出现短期缺口,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快速上涨。

  李东久表示:“当大家发现这是一个商机的时候,一些投机商会加入进来,导致货源更加紧张,这时价格飙升到150元就很正常。而一旦供求趋于平衡,投机商就会赶紧撤退,引起市场恐慌;下游制剂生产企业不敢下单,原料药生产厂家库存加大,导致价格快速见底。”

  李东久可谓一语中的。事实上,当2007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大幅上扬,生产企业有着足够的利润空间时,一些以前因多种因素而停产或缩小生产规模的企业纷纷复产或扩大生产规模。有消息称,国内除了哈药、华药、石药、华星等企业生产青霉素工业盐外,鲁南制药又恢复生产,河南、四川等地也有小企业加入其中,产能扩大导致库存激增。

  业内人士指出,2007年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总产能超过七万吨,已大大超出世界青霉素年需求量。“尽管我国生产的青霉素工业盐90%供出口,但全球青霉素年需求量仅为五万吨左右。”

  “还有印度,我们的价格一低,他们就停产进行采购;我们的价格一高,他们就恢复生产。这样也直接影响了青霉素工业盐的市场价格。”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俞观文说。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青霉素工业盐70%出口到印度。此前由于受到中国廉价青霉素工业盐的冲击,印度相关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但2007年以来,与我国国内市场情况相似,随着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一路飙升,这些企业又开始复产。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信息显示,2007年九、十月份,印度方面很少采购我国的青霉素工业盐,也间接导致我国青霉素盐库存加大。

    产业竞争激烈

  “2007年出现的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异常情况说明我国原料药产业还处于不成熟状态。”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张东生教授说,“价格大起大落,企业进出频繁,都是产业不成熟的表现。而青霉素工业盐等原料药产业的种种表现都呈现出这一特征。”

  事实上,为了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国内相关协会和一些企业曾经做过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

  俞观文告诉记者,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曾经出面将石药、华药、鲁抗、华星等几大巨头召集在一起,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类似“欧佩克”那样的组织,以协调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但遗憾的是,有的企业当面承诺得好好的,回去之后就撕毁约定。“其实我们也不是说要搞价格同盟,华药、石药、华星等这些厂家之间的产品还是存着价差的,比如说华药的产品就要比别的厂家贵三分钱。”俞观文说。

  俞观文坦言,在市场经济中,国家不可能对原料药价格做出要求,但相关部门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宏观调控,通过一些硬指标来抬高门槛,提高产业集中度,严控产能扩张。

  2005年,为规划产业发展、限制“三高”行业,国家发改委颁发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该目录将所有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大类,青霉素原料药项目明确地被划入限制类。可惜的是,一些青霉素原料药项目还是前仆后继地上马。继石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后,联邦制药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以生产6APA的名义,又新建了生产一万吨青霉素工业盐、五千吨6APA(六氨基青霉烷酸)工厂。

  “现阶段一些企业在打擦边球,一些地方还存着地方保护主义,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我们期待政府出台一些比较务实的产业发展规划细则。”俞观文坦言。

  同时,俞观文还表示,用环保标准调控原料药生产行业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他告诉记者,2006年出台的《国家采水标准》明确规定,青霉素工业盐每产一吨仅能用水480吨,维生素C每产一吨用水235吨,这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一个限制。尽管目前这个标准仅为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对资源性产品的管控,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青霉素原料药生产的准入门槛。据悉,国家相关部门正酝酿加收“污染税”,国家环保总局也正在考虑加大对企业污染的处罚力度。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崔彬强调,我国原料药企业应该适时调整出口思路。

  崔彬表示:“尽管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但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依旧没有话语权,定价总是跟着别人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企业在出口原料药的时候往往重点考虑的是开发客户,而不是开发市场。抓客户的必然结果就是相互杀价。2008年企业应重点考虑维持好经营秩序,重新调整对国际市场的认识,统一国内、国际市场价格,而不是简单地让业务员在国际市场冲锋陷阵。”

  李东久强调,青霉素是一个低毛利、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企业想要在这个产业中获得高收益,必须耐得住寂寞。“如果只是做投机性生产,那还不如做股票、做期货。”

    未来走势难料

  2008年1月29日,青霉素工业盐主要生产厂家之一——鲁抗医药发布公告称,2007年1~12月,公司净利润将达2000万元以上(上年同期未按新会计准则调整的净利润为-965.4万元)。显然,当年其原料药的量升价增功不可没。

  但对下游制剂企业来说,原料药价格上涨必然导致利润空间缩小。郦志远的焦虑也就在于此。那么,2008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呢?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青霉素工业盐主要生产厂家对这一问题都回答得极为谨慎。

  李东久表示,2008年年初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仍然会倒逼。“这不是因为成本问题,而是一些企业要将库存变现。”他表示,2007年底那些没有下游产品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急于变现库存,必然会出现低于成本的非理性价格。按照投资规律,大跌之后必然大涨,大涨以后必然大跌——“至于什么时候涨,涨到多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走势和多个因素相关。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其次是制药行业内环保政策的推行,再就是相关出口退税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但毫无悬念的是,2008年企业青霉素工业盐的经营成本将大幅提升。

  “在2008年,环保会成为企业生存的高压线。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有环保设施,但有的远未达到国家标准,有的则是很少投入使用。2008年,企业将在环保上投入大量资金,这必然会带来成本的提高。”某原料药企业一高管表示。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进出口公司经理徐浙龙认为,产品价格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由于环保成本提高,石油、煤、电以及原辅材料提价,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成本已经上升。青霉素工业盐价格,2008年不可能出现低于6美元/十亿单位的现象。否则生产厂家也承受不起。

  在吴惠芳看来,2008年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将陷入“升降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国内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存在着涨价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国际需求方在经历2007年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后,不会轻易接受原料药价格再次上涨的要求。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具备完善产业链的竞争者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未来三年里,青霉素行业又将进入新一轮周期。”吴慧芳说。

更多青霉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青霉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