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移动电视的三种标准及各自发展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从移动电视的内容和服务方面阐述了其对3G业务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移动电视的发展方向是融合的三重播放业务。
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什么样的数据业务应用对运营商来说是杀手型的应用并且能给运营商带来真正的盈利能力?从国外运营商的实际3G数据业务的运营实践来看,在已有的数据业务种类里,流媒体视频业务一直处于快速增长和发展之中,在运营商的整个数据业务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些年,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电视业务迅猛发展,成为运营商开启3G数据应用成功大门的钥匙。国内运营商在3G移动电视业务方面能否取得成功,需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移动电视的标准是移动电视业务实现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电视的标准分为以下3种(如表1所示),它们在技术实现上分别基于地面广播技术、卫星广播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
表1 移动电视的标准
手机电视无线承载技术 | 现状 | |
基于地面广播技术 | DVB-H | 源自DVB-T,2004年11月成为ETSI标准,欧洲主导 |
T-DMB | 源自DAB,韩国主导,2005年在韩国商用,在中国有很多试点 | |
MediaFLO | 高通私有技术,2005年推出标准,在美国有很多试点 | |
ISDB-T | 日本主导,1998年制定标准,计划2006年商用 | |
CMMB | 受中国广电总局委托,2006年5月开始由广播科学研究院主导制定标准,计划2008年商用 | |
基于卫星广播技术 | 韩国S-DMB | 2005年5月1日在韩国商用 |
欧洲S-DMB | 2002启动标准指定,计划2008年商用 | |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 | GPRS/EDGE/WCDMA | 全球商用 |
CDMA 1x RTT/EV-DO | 美国2003年商用,中国联通2004年商用 | |
MBMS | 2005年9月标准完成,预计2008年商用 | |
BCMCS | 2004年标准完成,预计2007年商用 |
1.1 基于地面广播技术
(1)DVB-H标准
全称为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手持数字视频广播),它是DVB组织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及手持终端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由欧洲所主导。它在DVB-T的基础上针对手机的低功耗和高速移动性能作了修改。并增加了新的特性和选项,以便在移动电视接收中实现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移动性和更高的服务质量。这些新特性包括时间分片、多协议封装和前向纠错,以及空中接口增强和附加信令等选项。因为DVB-H允许灵活的网络基础设施设计,所以有可能在基于DVB-T的现有地面DTV网络中多路复用DVB-H服务。
(2)T-DMB标准
T-DMB全称为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T-DMB基于有十年历史的Eureka-147的DAB技术,由韩国主导,韩国等国家将ITU-T H.264编码技术用于视频,将MPEG-4比特分片算术编码技术用于音频,以便将其用于视频广播。然后,它通过采用MPEG-4同步层和MPEG-2传输流将它们连同额外数据一起进行多路复用。目前在全球有着最多的用户数,商用化程度最高,在中国国内也有很多试点。
(3)MediaFLO标准
高通提出的技术标准,是地面广播技术方面主要的标准之一,但因为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担心高昂的专利费用,因此相比DVB-H和T-DMB来说商用比较迟缓。
(4)ISDB-T 标准
ISDB-T标准是日本提出的一种数字广播标准,并且已经被运营商所实际采用。ISDB-T脱胎于欧洲的Eureka-147 DAB标准,以BST-OFDM为核心技术,被设计用来解决多路接受所造成的重影问题。目前只在日本小范围内进行试商用使用,定于2007年内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推出ISDB-T手机电视业务。
(5)CMMB 标准
CMMB全称是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可以支持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传输技术采用STiMi技术。
CMMB的发展计划如下:
◆ 2006年底,完成地面补点试验网建设,完成组网、传输和信源、信道编解码系统试验,完成终端样机开发;
◆ 2007年中,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运行试验;同时完成终端产业化准备,第三季度提供商用终端;
◆ 2008年上半年,启用卫星系统,形成全国网络,正式开始运营。
在上述介绍的多种技术标准中,DVB-H和T-DMB是目前全球基于地面广播技术中采用的最广泛的标准,表2中对它们的技术特性进行了比较:
表2 两种主流地面广播技术标准比较
T-DMB | DVB-H | |
频道 | VHF, L1-band | UHF, L2-band |
带宽 | 1.5MHz | 5,6,7,8MHz |
调制方式 | OFDM | OFDM |
子载波调制方式 | D-QPSK | QPSK, 16QAM, 64QAM |
时间分片 | 无 | 有 |
传输模式 | 无IP封装 | IP封装 |
典型吞吐量 | 1Mbps | 10Mbps @8MHz |
DMB全称为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DMB-S(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将数字视频或音频信息通过DMB卫星进行广播,由移动电话或其他专门的终端实现移动接收,是一种可以在很宽广的地区充分满足在移动环境下视听广播电视这一个性化要求的,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相比DMB-T技术,DMB-S适用面比较广,甚至可以覆盖整个国家,投资额较大。
1.3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
(1)GPRS/EDGE/WCDMA
通过GSM或WCDMA移动网络来实现移动电视节目的传送,只能实现点对点的传送,占用网络资源较多。适合使用于移动电视业务开展初期,业务量不大的情况。目前中国移动部分省市已经在2G的网络上开通了此类手机电视业务。
(2)CDMA 1x RTT/EV-DO
通过CDMA1X或CDMA2000移动网络来提供移动电视节目的传送,只能实现点对点的传送,占用网络资源较多。适合使用于移动电视业务开展初期,业务量不大的情况。目前中国联通部分省市已经在2G的网络上开通了此类手机电视业务。
(3)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 /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是爱立信所倡导的移动电视标准之一,被3GPP所采纳。这项技术是未来在移动网络上发展移动电视广播业务的技术基础,简单地说,这一技术可将同一个电视信号通过移动网络传送给多家接收用户,而且在网络层只占用一个通信频段,不会给有限的网络资源带来负担。相比于其它移动电视技术标准,MBMS技术只要对现有3G网络进行升级,不用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这使该项技术从诞生之日起便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手机电视标准。图1给出了MBMS与现有移动网络视频传输方式的比较。
基于地面广播技术和卫星广播技术的标准在实现部署时,需要重新建设一套独立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基于陆地的转播站或者卫星实现,这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而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他们需要重新购买一套支持DVB-H或者DMB-S/T的终端手机或者是专门的电视。这也将成为业务推广的门槛。
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运营商眼中,多种标准都应该有生存的空间。他们对应了各自的应用模式和习惯,并不是一定要完全统一的。但是,随着中国3G网络的部署,MBMS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4)BCMCS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广播多播技术)是3GPP2采纳的标准,主要用于CDMA网络使用。这一技术也是将同一个电视信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多家接收用户,而且在网络层只占用一个通信频段,不会给有限的网络资源带来负担。
1.4 移动电视标准的比较和发展状况
广电运营商倾向于采用基于地面广播技术的手段来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移动电视业务,而电信运营商更希望采用基于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提供移动电视业务。从全球移动电视的发展来看,基于地面广播技术的移动电视广泛用于不需要大量双向交互的领域,如公交汽车、地铁等车厢的电视服务,而对于3G手机终端用户则广泛采用移动网络来提供双向通道支持的移动电视业务管理和服务。表3是对基于移动通信和数字广播两种技术的移动电视业务优缺点比较。
表3 基于移动通信和数字广播的移动电视业务比较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 | 基于数字广播技术 | |
优点 | · 双向通信,便于管理、计费和业务差异化 · 广泛覆盖(特别是室内覆盖) · 更低的投资(包括网络和手机) · 可以利用3G的剩余能力 · 价值链比较成熟 |
·较大的网络容量 ·可以承载较高的码流(高业务质量) |
缺点 | · 网络的容量相对较小 · 提供广播能力的时间较晚 |
·需要新的频率
· 业务模式不清晰 · 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网络和手机) · 标准难统一(DVB-H、T-DMB、MediaFLO) · 覆盖将会是大问题(特别是室内覆盖) · 缺少反向通道 · 只支持流式传输 |
2、移动电视的内容和服务是业务成功的基础
尽管目前业内对移动电视确切价值的定位还仍有波动,但无论是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或是传统的电视业者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相关技术和手机的开发,这足以表明移动电视是电信及媒体行业的巨大潜在机遇。
根据权威机构的评估,到 2010 年,将有 1.25 亿人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届时,该业务收入将由当前估算的2 亿美元增加至 270 亿美元。同时,移动电视还会带来与此相关的业务增长,如移动电视广告和电视营销等新型业务种类。
据爱立信消费者与企业调查实验室在英国和意大利市场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不仅想用手机收看新闻、体育及最喜爱的节目,而且还愿意每月为此支付合理费用。初期用户支付的费用可能还要略高,每月达18美元。但从每用户平均收入上看,移动电视业务比当前大多数业务要便宜4美元,因此潜力就很快显现了出来。所推出的移动电视不可能完全取代当今的家庭影院,但在用户远离客厅或是出于运动状态时(如上班途中或者旅行途中),它将成为其填补日间一小段“空闲时间”的最佳选择、收看最喜爱的节目、新闻和体育节目是移动电视的主要选择。
单纯的广播式移动电视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手机电视的需求,视频点播、视频推送、下载服务同样也是移动电视的基本业务种类。
从全球3G移动电视的发展进程来看,交互式类型的移动电视业务大量涌现,大量现场投票类业务已经替代了以往短信类型的投票,成为交互式业务的主要类型。同时,移动电视的发展还派生出移动电视广告和移动在线购物等新兴业务。
3、移动电视的发展方向是三重播放(triple play)
对于移动用户来说,他们希望移动电视的频道及选择方式和在家里使用TV或者IPTV的操作方式类似,同时,对于已经拥有IPTV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来说,也希望把统一品牌的视频内容资源提供给移动网络的用户使用,内容资源只是通过不同的传输通道到达最终的用户,而用户通过3G手机终端、PC或者IPTV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其中,以爱立信为例,其在全球率先实现了IMS下的三重播放(triple play)功能,其系统已经在欧洲和美洲的运营商进行商用。它能够使IPTV用户、宽带用户和移动终端用户进行统一的业务实现和计费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 IPTV、宽带视频、移动电视使用统一的品牌提供给用户,对于运营商来说,能够最大化的增强用户的粘性;对于用户来说,方便了用户使用,只要使用过其中一种业务的用户都能够很方便的熟悉其它业务的使用方式。这对于国内即将拿到3G牌照的固网运营商来说,会使其在移动电视领域处于优势的竞争地位。
◆ 用户在家可以使用IPTV或者PC进行视频点播或者直播的服务,当用户有事外出时,可以通过IPTV系统或PC的按键控制把节目无缝的切换到自己的手机上,方便用户继续观看节目,当用户返回到能够提供IPTV系统或PC接入的房间时,可以通过手机按键控制把节目再切换回IPTV系统或PC上,通过TV或者PC继续观看节目。
◆ 统一的内容管理,灵活的计费策略。原本独立的业务可以自由组合,运营商只需要维护一套管理平台和流程,就可以完成成千上万业务的管理和组合,不同业务之间的触发和组合也成为简单的操作,在基于IMS的水平管理平台下实现统一认证、统一计费、统一用户管理等通用功能的复用成为现实,统一的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后期设备投入费用和运营成本。
4、结束语
移动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业务种类,国内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在现有的2G移动网络上进行了试验和小规模商用,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即将到来的3G时代,如何更好的利用丰富的带宽资源和新的技术手段,创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移动电视品牌,是移动运营商将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更多3G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3G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