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浅析SOA架构基础理论及哲学体系认知观

浅析SOA架构基础理论及哲学体系认知观

2008-04-07 09:23: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面向对象发展到面向构件,由面向构件再发展到面向服务,因此它们的认知观和基础理论都是息息相关的,解决大型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除了要解决编程的正确性外,还必需解决开发周期长、复用性差、成本高、文档多、以及难以适应系统演化等问题。

    40年前国际上发生了“软件危机”,如IBM公司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或美国的航空公司开发飞机订票系统,都花费了上千人年的工作量,开发周期长、而开发出来的产品却是错误很多,难以维护和适应修改。正在此时,一位荷兰的物理家E.W.Dijkstra提出了一种“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他认为:人的智力是有限的,采用数学或物理学的思维方法,用枚举、抽象、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简化问题,称为结构程序的分析和设计方法(SASD)。由于我也是数学系毕业的,我拜读了他的所有论文,编写一本著作“编程方法学”,此书三次获得著作大奖,并在全国十多所名牌大学讲过课。用此方法扩展到软件设计中时,称为“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SASD)”,

    所谓“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就是基于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没计方法的早期蓝本,侧重於解决程序正确性的编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软件工程这门学科,建立了编程的基础理论体系。

    解决软件开发效率的认知观及其基础理论

    我们都知道由面向对象发展到面向构件,由面向构件再发展到面向服务,因此它们的认知观和基础理论都是息息相关的,解决大型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除了要解决编程的正确性外,还必需解决开发周期长、复用性差、成本高、文档多、以及难以适应系统演化等问题,十多年来仍旧困惑着这门学科,“软件危机”仍未解决。

    姗姗来迟的重用技术

    人们的知识是从一个定理、一个原理逐步积累起来的,,社会是依靠知识的不断积累发展的。然而编制软件每次却都是从零开始,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了编程工作是否也可以重用以前成功的经验和程序呢?。然而软件的重用比数学中重用难得多,整整又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到七十年代才获得成功。

    面向对象技术就是为解决重用而提出了“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提出了一批基础理论著作,我用此方法设计了大型操作系统,

    但这种方法真正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开发应用软件却很少见到:另外OO未形成统一的模型和概念,难以形成标准;工程上的实施缺乏开发规范;在技术上要术开发人员的素质较高;最大的问题是被开发出来的软件难以演化,而软件要能适应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为此发展出单纯重用的“构件和架构”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在1998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构件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系结构。轶件体系结构现简称架构。

    软件开发技术已发展到基于构件/架构的技术,与此同时出现了建模语言UML。

    UML统一建模语言

    由于面向对象的不足,三位面向对象的奠基人联合起来,吸收了构件的思想,创建了UML统一建模语言。UML为软件开发和SOA的产生起到奠基和里程碑的作用。

    UML主要理论成果是:①统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并引用了用例、,实际上己演化到构件和架构概念;②认为软件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从抽象的模型逐步细化,过渡到具体的实现,其中间的每个阶段都是实现了某一抽象模型,UML为此提供了建立模型的工具,用直觉的图形来建立模型,从此软件专家就有了自已的工具,正如音乐家有了五线谱工具那样;③为适应软件的多变性,提供了演化的概念。为此建模语言为构件技术建立了基础理论模型。

    软件架构的产生的背景来自分布式系统的需求

    在此之前的软件架构都采用层次结构的架构,直到分布式系统提出了c/s胖终端模式的架构后,才产生对架构的研究,出现了构件和架构。

    卡内基.梅隆大学为软件的架构和框架建立了扎实的基础理论,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高级抽象,体现了软件设计思想,反映了系统开发中最早的决策,明确了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如何交互的;进一步影响到资源的配置、团队的组织以及产品的质量。系统的成败在于体系结构。

    特别是三层体系结构是由胖终端中把应用构件独立出来组成了应用层。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主要来自网络的传输,由此提出了中间件技术及其理论。

    我参与了国产网络版CIS课题的开发,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广州地税的数据大集中,银行的通存通取、机票订票、电子商场等都在国内获得成功。

    面向服务架构被广泛接受绝非偶然

    八年前我的最后一位博士生王文军的学位论文是“分布式系统的联邦结构”,即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但未被应用和发展,而二年前IBM公司提出后却很快被广泛接受,其原因可从客观需求上和技术成熟度上二方面来叙述:

    ⒈客观上需要

    随着网络普及化,越来越迫功需要将现有多个应用系统集成,以能实现更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如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智能交通、电子政务、数字地球等已是本世纪发展的热点。Gartner Group预计,到2008年基于件产品将占领70%的市场份额。IDC预测到 2007年,基于SOA的支撑平台、应用软件等相关市场将达到210亿美元。SOA是当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⒉面向对象和构件架构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已趋向成熟,发展到统一建模语言,提供建模工具;中间件集群理论己趋向成熟,并提出了中间件inter bus技术;

    ⒊浏览器技术普及,己成为行业标准,奠定了SOA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规范,由此巳是水到渠成,使SOA拙拙成长。

    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类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这类系统是将异构平台上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部件(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规范,按松耦合方式整合在一起,即将多个现有的应用软件通过网络将其整合成一个新系统。

    SOA的二大认知观“整合创新和随需应变”及其基础理论和技术

    这二句话是IBM提出的,多应用的整合不但是跨平台的,而且应该是松耦合的,也就是说,被整合的应用自身仍保持其自主,如香港政府已回归中国,但保持一国二制,采用了市场经济体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用服务这个简单概念整合在一起。另外,新增设的业务功能,应允许适应变化,即随需应变。

    SOA实现中的组成部分

    SOA的体系结构仍旧是三层或N层结构,但对异构平台各层之间的联系,不是用CORBA或J2EE的方式,而且用Web的服务协议来实现,概念简单统一,目前都是采用嵌入ESB服务总线的平台来实现,ESB是一个中间件群,确保系统实现服务功能、各种中间件功能及松耦合连接等。另外,普遍采用BPEL(业务过程执行语言)来描述用户需求,由BPM(业务过程管理平台)来解释执行。

    SOA的主要优点

    ①利用现有的资产。方法是将这些现有的资产包装成提供企业功能的服务。组织可以继续从现有的资源中获取价值,而不必重新从头开始构建。

    ②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将基础设施和实现发生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为复杂性是隔离的。当更多的企业一起协作提供价值链时,这会变得更加重要。


    ③ 更快地整合和现实。通过利用现有的构件和服务,可以减少完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所需的时间。这使得可以快速地开发新的业务服务,并允许组织迅速地对改变做出响应和缩短开发时间。

    ④ 减少成本和增加重用。通过以松散耦合的方式公开业务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业务要求更轻松地使用和组合服务。

    ⑤ SOA 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业务服务组成的,可以更轻松地创建、修改和管理它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

    国外发展情况

    IBM公开宣布仅三年不到,去年年底,BEA公司、甲骨文公司、惠普等所有名牌公司都在中国开了SOA发布会。

    由于标准都一致,都是把本公司的中间件产品向SOA靠,提供开发和运行SOA系统的相应工具和环境,以争取市场效益。

    国内发展情况

    正邦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SOA技术之一,开发了上海证卷公司的管理系统。中和威公司开发了ESB的SOA运行平台的产品。但国内看望的多,具体应用的还刚刚开始。

    北京市市科委将支持SOA提供研发资金,由软件行业促进中心统一管理,促进北京市IP行业发展。

    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

    ⒈各种规范和标准,如SOAP、开发系统的规范。

    ⒉各种工具和环境。如ESB平台、BEPL语言执行平台。

    ⒊适应SOA的系统需求建模和领域参考模型。

    4比较CORBA、J2EE、和COM,融合到SOA中。

    结束语

    总之:SOA理念清晰、技术趋向成熟、优点突出、实现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如果大家少做重复性工作,经常交流,我们会赶上国际水平,振兴我国IP行业。我希望长风联盟能挑起此重担,本人将全力支持。

    (责任编辑:朱晶)

更多SOA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SOA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SOA热门资讯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