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饮料行业分析报告 >> 朱新礼四卖汇源增值18倍

朱新礼四卖汇源增值18倍

2008-09-11 08:54: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昨日,汇源果汁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汇源销售额出现倒退,利润增长失去强劲势头。投资者会问,可口可乐在这种情形下,花费180亿港元买下汇源是否值得?

    在六年时间里,身价从10亿元暴涨到现在180亿港元,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是怎样操纵的呢?

    第一次德隆5.1亿买51%股权

    可口可乐一直坚称180亿元购买汇源果汁是值得的,但想当年,德隆以5.1亿元现金就拿到了汇源果汁51%股权。

    2000年,汇源在发展中遇到资金困难。2001年,德隆以其旗下的新疆屯河名义,出资5.1亿元现金拿到北京汇源51%控股权,而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按此计算,此时汇源身价为10亿元。

    2003年,德隆陷入资金链危机。朱新礼感觉到德隆这艘大船不可靠。当年,朱新礼与德隆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谈判,并在两天内筹得7亿元,回购了德隆手中持有的51%股权。汇源重新落入朱新礼手中。

    此时,朱新礼已借助德隆的资金,将汇源迅速壮大起来。其一期、二期约20亿投资额都已经完成。

    第二次统一2.5亿买5%股权

    汇源第二次引进的外援是统一。

    与德隆分手后,汇源虽然迅速得到扩张,但公司也再度陷入困境。因为与德隆分手后,汇源大部分的钱用于偿还回购所借资金,同时又遇到国内“非典”和国际形势不好的情况。

    为了摆脱困境,朱新礼再次使出“卖股权换钱”的招数,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等外资品牌都对汇源表示出兴趣。其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当时都提出收购汇源80%、90%股权的意向。而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也显得很迫切,他们甚至请来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粮集团新上任的董事长宁高宁“游说”朱新礼。

    不过,朱新礼没有选择“两乐”,而是统一。按照朱新礼的解释,他认为除资本因素外,统一与汇源在产业链和渠道上有整合的可能和需求。

    2005年3月,统一进入汇源,以约2.5亿元持有合资公司5%股权。也就是说,从2001年到2005年,汇源的身价从10亿元暴涨至50亿元。

    第三次达能等2.2亿美元买35%股权

    汇源与统一的合作,没有达到朱新礼的预期。

    汇源原本希望通过与统一的整合,调整汇源的产品结构和渠道,并且在市场推广、品牌策略、国际化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而且根据协议,双方将展开更大规模的股权合作。然而,统一由于受台湾当局制定的“投资限额”约束,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最终流产。统一不得不退出。

    在统一退出后,朱新礼仍然在四处寻找买家。此时,达能进来了。2006年7月,达能联手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以2.2亿美元收购了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22.18%。

    第四次可口可乐180亿港元买汇源全部股权

    这一次,汇源果汁的卖价是180亿港元,若交易成功,朱新礼个人将得到74亿港元的变现获利———朱新礼自豪地说,他卖到了一个最好的价钱。而可口可乐也表示,这个卖价是合理的。

    对于汇源来说,逐年递增的渠道和成本压力,已让其经营越来越困难。今年上半年,因原材料成本增加,加上折旧增长,该集团的销售成本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6亿元增加至9.02亿元。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是,汇源果汁今年上半年的毛利,已从2007年同期的5亿元下降至3.91亿元,毛利率则从36.9%猛降至30.2%。此时及时抛售且套现获利,对于汇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可口可乐来说,这次收购正好帮它完成多年的夙愿。收购汇源,不仅帮其消灭一个竞争对手,而且汇源的生产基地、设备、渠道以及领先的市场份额,都可归之所有,尤其是汇源的市场份额。据汇源公布的中期财报称,汇源在全国果汁饮料市场的占有率呈持续上升势头。

    显然,借道汇源,比起可口可乐自建工厂、新建渠道和品牌要来得快。

更多汇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汇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