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制冷行业分析报告 >> 2008年中国冰箱市场分析

2008年中国冰箱市场分析

2008-11-06 08:46: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冰箱行业自 2005年年末开始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与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不同,截至2008年8月,冰箱市场一直保持着销售额增长幅度高于销售量增幅的态势,整体行业运行良好。伴随着冰箱行业的快速增长,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出现了变化,营养健康受到青睐,保鲜、节能、环保等更多创新技术在冰箱中广泛应用。与此同时,2008年冰箱市场还表现出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两极化”放量增长的态势。售价在 3100元以上的高端冰箱,从零售量规模来看其市场占比已经为24.73%,而从零售额规模来看其市场份额也达到了44.27%。由此看来,高端产品以两成多的销量规模获得了超过四成的销售额市场份额。

  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9月海尔、容声、新飞、美菱“四大家族”总的零售量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3%,2007年四者总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50%。昔日冰箱业的“四大家族”在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重新焕发光彩。

  值得关注的是,海信和美的两个“集团系品牌”也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根据中怡康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累计数据显示:海信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5.99%,容声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7.63%,两者相加为13.62%,已超过西门子的10.58%,稳居第二名的位置;美的系旗下的四个品牌累计市场份额为10.43%,已经高于新飞和美菱,紧随海尔、西门子之后,具体品牌市场占有率为:美的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5.77%,荣事达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2.30%,小天鹅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1.55%,华凌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为0.81%,这不由使人想起美的系2007年年底对于2008年市场的规划———“保三望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景。

  与此同时,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8月国内重点城市冰箱市场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名销售量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85.27%升至今年的89.07%,冰箱开始出现与空调、洗衣机类似的品牌集中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2008年1-8月前十名品牌销售量占有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而前三位占有率提高了7.19个百分点。此外,国内重点生产企业12个月内产品销售比例明显高于进口品牌,适应市场的新产品研发水平和市场化速度明显提高。

  国内品牌领跑市场

  截至目前,2008年冰箱行业增速平缓,与往年相比变化并不大。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品牌销售量比例明显提高,由去年同期的62.95%提高到2008年1-8月的72.7%,以海尔、美菱、新飞、美的、容声、海信为代表的国内军团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海尔作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品牌,一直占据着25%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正以26.59%的市场零售量份额领跑市场。这得益于2008年以来海尔融合了国际化设计理念的卡萨帝系列高端冰箱的发布,今年海尔卡萨帝系列高端冰箱共有美式、法式、六门和意式四大系列,融合了大容量、不锈钢、多门和抽屉式的独创设计,这一切无疑提升了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

  另一国内企业美菱在四川长虹控股两年多来,业绩有了进一步提升,目前美菱冰箱市场份额为9.58%,位列第三位。根据美菱电器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实现净利润495.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5.3%。

  新飞作为国产品牌中较早提倡差异化竞争的厂商,目前市场份额为9.2%,今年以来一方面渠道下沉,加强三、四级市场的终端建设,由一县一点扩大为一县多点并向镇级市场延伸,实现一镇一点;另一方面新飞开发上市的日耗电量0.29千瓦时节能王冰箱,采用新型专利密封技术和航天材料真空绝热板做隔热材料,从而使新飞冰箱在节能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容声作为中国冰箱四大家族之一的品牌,虽然在2005-2006年经历了太多的悲喜,但是凭借其厚实的底子,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最近两年其零售量、零售额一直保持恢复性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为7.63%,保持前五的位次。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并将冰箱纳入试点产品之一时,冰箱业全体是欢欣鼓舞的,因为该政策无疑将帮助冰箱企业加速启动农村市场,最重要的是,让一些大品牌可以直达农村市场,而先前农村市场被一些杂牌和当地中小品牌所占据。另外,随着今年上游压缩机、钢材等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那些曾因这一市场急速爆发而诞生的中小品牌,受到了残酷的生存挑战。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目前江浙地区已有多家中小企业停止生产冰箱而转产其他产品。

  外资品牌不尽如人意

  与国内品牌领跑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外资品牌2008年前三个季度表现不尽如人意。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1-8月,进口品牌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除松下外,西门子、三星、LG、伊莱克斯、夏普、东芝等进口品牌销售量占有比例都有所下降。

  排名行业第二位的西门子出现销售逐月走低的情况。中怡康的数据显示,西门子1月份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11.06%,2月份降为10.85%,4月份又降至10%,5月份继续下降至9.38%,直到9月份因备战十一才使其销量提升,零售量市场份额升到13.78%。

  韩系LG和三星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市场份额也均在下降。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LG冰箱2008年1月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3.3%,到了2008年8月降为2.4%;零售额市场份额也在下降,2008年1月为6.4%,2008年8月降为5.1%。另一韩系品牌三星冰箱,其零售额和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样呈现下滑趋势,2008年1月零售额市场份额为6.3%,2008年8月为5.2%;零售量市场份额也由2008年1月的3%降为2008年8月的2.8%。由于三星冰箱和LG冰箱两者在中国市场无论在产品上还是在市场策略上趋于雷同,因此两者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

  此外,松下、伊莱克斯、博世等冰箱品牌同样难逃市场份额下降的噩运。以伊莱克斯为例,其2008年1月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3%,而2008年9月的数字为2.7%。

  产品:向多门和大容量挺进

  从不同容积段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结构变化来看,2008年前三个季度,冰箱市场销售结构中241升以上大容积产品是一路高歌猛进。

  中怡康数据显示:从容积段来看,181升-210升的冰箱仍然占据主流,2008年1-8月的累计零售量和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为39.42%、33.59%,与去年相比变化并不明显。然而,181升-210升的冰箱似乎可以成为一个产品容量段的分水岭,低于此容积的冰箱市场份额开始萎缩,高于此容积的冰箱市场份额则开始扩大。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同样显示:截至2008年8月,300升-349升容积段的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23.98%,350升-399升容积段的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83.33%,400升-449升容积段的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25.00%,450升-499升容积段的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56.43%,501升以上的容积段冰箱零售量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0.98%。即便如此,在全部冰箱中,增幅较高的容积段比例依然相对偏小,虽然上述大容量段的产品同比增长巨大,但这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直接关系,不过大容量冰箱产品增长是大趋势。

  在大容量产品开始走俏市场的同时,我们看到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三门、多门及对开门冰箱每年的零售量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中怡康数据显示:多门冰箱(包括三门冰箱)2005-2007年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依次是5.9%、7.8%、9.5%,而且这种增长趋势在2008年得以放量增长。

  2008年前三个季度累计,三门冰箱零售量和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是10.3%、17.8%,与去年同期累计相比分别增长了37.66%和34.77%;多门冰箱(不包括传统三门)零售量和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是0.4%、1.4%,与去年同期累计相比分别增长了249.15%和232.04%;对开门冰箱零售量和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是3.2%和10.8%,与去年同期累计相比分别增长了34.69%和57.03%。可以看到三门、多门及对开门冰箱的零售额总计达到30%,在整个市场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直占据市场绝对主导位置的双门冰箱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少,2008年9月零售量份额环比减少了10.64%,零售额市场份额环比减少了7.63%。不过,从数字上也可以看出,双门冰箱依然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008年前三个季度累计零售额和零售量为67.60%和81.83%。

  市场:销售额增幅大于销售量增幅

  连续三年,冰箱市场持续良好发展,截至2007年,零售量达1613万台,而零售额达402.7亿元。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与彩电、洗衣机、空调其他三大家电产品不同,截至2008年8月,电冰箱整体市场一直保持着销售额增长幅度高于销售量增幅的态势,整体行业运行良好。

  对于2000元以下的冰箱市场而言,“家电下乡”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三、四级农村市场再次受到行业的关注。对此中怡康认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未来在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推广,有理由相信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启动,未来迎接冰箱的将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高端市场成角逐重点

  2008年中外各大外资品牌纷纷将产品线引向高端,主打对开门、多门冰箱。原来中国冰箱高端市场向来是西门子、伊莱克斯、三星等外资品牌的天下,不过这一地位正遭受着来自美的、海尔等国内冰箱主流品牌的夹击。

  我们把售价在3100元以上的冰箱界定为高端冰箱,从零售量规模来看其市场占比已经为24.73%,而从零售额规模来看其市场份额达到了44.27%。高端市场以两成多的销量规模获得了超过四成的销售额份额。

  另外,我们从冰箱的基本构造上将整个高端冰箱市场分成两大部分:三门及以上的冰箱和对开门冰箱。中怡康数据显示:目前三门及以上冰箱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10.38%,其市场零售额为22.44%,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对开门冰箱代表着目前冰箱市场的先进技术、豪华设计和尊贵消费,无疑是高端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高端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对开门冰箱已经成为重点城市销售增幅最大的产品。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1-8月,重点城市对开门冰箱销售量、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59.07%和48.16%。从冰箱不同类别整体销售情况分析,2008年1-8月对开门冰箱已经占整体市场的4.1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4个百分点,销售额市场占比达到13.86%。随着这一类型产品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产品价格开始松动。与去年同期相比,2008年1-8月对开门冰箱平均价格下降接近10%,达到9.74%,在消费需求提升和平均价格下降的双重推动下,加上十一、元旦前整体促销的影响,预计2008年全年对开门冰箱在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比有望突破7%。

  农村市场是下一个热点

  在关注冰箱的农村市场时,我们不能不提及2007年年底中国政府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该政策使得冰箱被包括在三个试点产品之列,特别是目前农村冰箱普及率较低,2007年为26.1%,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二十多年前的水平,和彩电相比差距很大。“家电下乡”对于中国2008年冰箱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三、四级农村市场再次受到行业的关注。对此中怡康认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有理由相信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启动,未来迎接冰箱的将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截至2008年10月17日,从通过家电下乡系统销售家电的平均单价来看,冰箱最高,达到1824元。分产品来看,试点期间,通过家电下乡系统实现的257万台销量中,冰箱实现154.22万台,占比超过一半,约为60%,是家电下乡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三省试点产品通过家电下乡共实现销售额37.49亿元,其中冰箱由于单价高,销售金额高达28.14亿元,占比75%。

  值得欣喜的是,2008年10月16日,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达通知,从2008年12月开始在四川、山东(含青岛)、河南开展的家电下乡试点推广到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这将给冰箱产品挺进三、四级农村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嘎对家电下乡推广后未来五年农村冰箱市场测算如下:未来农村冰箱普及率每年将提高 0.92%-2.67%。到2012年年底,农村冰箱普及率将达到39.17%,比之 前 提 高4.32%。2007年全国冰箱销量为4319万台,内销2682万台,预计家电下乡将带来230万台的净增量,相当于冰箱行业增加销量5.33%。

  因此未来冰箱厂商在挺进三、四级农村市场,在进行冰箱产品营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三、四级市场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要比一、二级市场的消费者更重视“性价比”;第二,三、四级市场品牌传播还是以传统的口碑相传为主,如经销商推荐、亲戚朋友介绍,以墙体广告为辅;第三,农村消费者由于整体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观念不够成熟,所以品牌意识整体淡漠;第四,农村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的“时令性”很强,“有钱不买半年闲”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农村消费者购买冰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节期间。

  技术:厂商关注保鲜与节能

  2008年中国冰箱在高端领域表现十分抢眼,而对新技术和新材质的应用成熟则是其高端市场的主要拉力,也代表了产品流行趋势。

  随着冰箱产品科技含量的升级,冰箱从具备传统的冷藏、冷冻功能,发展到集智能、精确分区、节能、环保、杀菌、保鲜等功能于一身的产品,其产品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每一项提升功能技术的背后都有消费需求的推动,每一次升级后又刺激了更深层的需求。比如分类储藏催生了多温区,多温区演变成了精确分区。又比如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消费者关注杀菌、保鲜等功能,而当这些成为冰箱的基本功能配置之后,市场再次向健康技术提出了杀菌效率和保鲜度的要求。

   外观:欧式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在市场上,2000元以下的冰箱颜色大都以采用常规的银色和白色为主,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冰箱,除了在功能上略有升级外,一般都拥有漂亮的外形且多种颜色选择。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容量完全一样、功能差不多、型号不同的两款冰箱,色彩鲜艳、外形出色的要比普通样式的冰箱贵500元-800元,色彩的差异化已经成为产品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随着很多冰箱小厂的成长,这些厂商乐意在不会产生太多制造成本的色彩、外形上下工夫。3年前兴起的彩色面板目前已经普及到三、四级市场,至今产品需求空间仍然巨大,比如奥马、白雪等三线品牌一直广泛使用彩色面板。

  今年冰箱的外观设计除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彩色面板之外,还出现了简约大方、清新淡雅的欧式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尔卡萨帝法式对开门冰箱,其设计灵感源自欧洲,其钢质外观、超大触控液晶显示屏、嵌入式门体工艺、欧式品位的圆柱式磨砂把手,均显示了产品的精湛工艺与完美设计。而在美的名门系列、美菱雅典娜等多款对开门冰箱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欧式设计的身影,这已经成为高端产品的主流设计趋势。

  保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冰箱市场在保鲜技术的宣传上有两大特点:其一,宣传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保鲜温度,从而要求冰箱要有精确的变温系统,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其二,以独特的保鲜特点示人,大多在保鲜的某一项上颇为突出,比如VC诱导保鲜、七彩光合养鲜、光波保鲜、原生态保鲜、零度保鲜、深冷保鲜等。

  根据调查,2008年拥有较高人气和领先性的保鲜技术主要有:海尔光波增鲜技术,不断释放5种波长的仿自然光波,让采摘后的果蔬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有效促成VC、叶绿素及其他养分的合成,加上VC诱导保鲜、直流全变频等专利保鲜技术,让果蔬时刻保持自然新鲜;容声“原生态保鲜”其原理是通过在冰箱内释放仿自然光和特制的保鲜剂能够长时间保证蔬菜水果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流失,食物始终处于原生态般的新鲜状态;容声“七彩光合养鲜”技术就是通过电脑编程将红、蓝、黄三基色光源进行不同的搭配,产生交替变化的七彩光,同时配合分立多循环技术所实现的精确控温和适宜水分,创造出“原生态”七彩养鲜空间,使水果、蔬菜中叶绿素、VC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较普通冰箱成倍增加,极大地增强冰箱保鲜效果;深冷速冻细胞鲜活技术,使冷冻的肉类食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0摄氏度至零下40摄氏度这一冰晶生成带,避免冰碴刺破食物细胞膜,保证营养不流失;海信矢量变频技术保鲜,其原理是依靠矢量变频技术使冰箱具有更强大的急速冷冻能力,尤其是对冷冻室内的肉类食品2-3倍的快速冷冻从而达到快速保鲜、营养保鲜的目的,同时,通过对5摄氏度、0摄氏度等各个温控点的转速,使食品的温度冲击变小,减少食品水分流失,从而实现保鲜效果好,保鲜期长。

  众所周知,对于食物的保鲜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温度。比如,按照正常储藏果蔬的程序,首先要保证低温以降低催熟气体的释放。而且不同的食物都有各自最佳的储藏温度,软冷冻、“零度保鲜”及变温室的提出,都是针对这一原理。

  国内冰箱厂家在温度控制上做得都不错,冷冻、冷藏、软冷冻、变温室等各间室分得很开,有的厂家甚至可以达到五六个温区。而在微生物、湿度、气体环境上做得较少,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除温度、湿度之外,冰箱要提高保鲜效果还要解决微生物和气体环境问题。根据食品科学原理,细菌霉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也是冰箱发臭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杀菌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立体抗菌,即箱体内的全面抗菌;一种是接触抗菌,即搁架等采用抗菌材料。因此,在解决微生物繁殖方面,不少冰箱厂家提出了冰箱杀菌的功效,比如“361°全面动态杀菌装置”以及银离子搁架等。

  虽然冰箱保鲜技术在很多方面有突破,但在气体环境上的改变是实现冰箱保鲜关键所在,目前商用冷冻冷藏在此领域做得较好,而家用冰箱还少有厂家涉足。据了解,乙烯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荷尔蒙,所有的植物组织都具有产生乙烯的能力,尤其在果实熟后、物理伤害及组织老化时会产生乙烯。乙烯气体除了可使更年性果实食味变佳外,还会造成叶片脱落、叶绿素消失、组织老化等不良影响。此外,虽然2008年保鲜概念成为厂商热炒的焦点,保鲜技术的实效和时效问题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保鲜技术存在随时间推移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状况。保鲜冰箱继续期待国家标准的出台。

  节能:将是明年竞争焦点

  2009年将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入门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0%,冰箱厂家普遍的反映是:由于冰箱产品平均能效水平较高,“节能”将成为未来市场比拼的主要焦点,同时,这将成为一个标志,使冰箱企业在高端产品上的竞争更有针对性。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将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在新标准中,冰箱市场整体能效水平有所提升。冷藏冷冻箱(即家用两门电冰箱)1级能效水平提高了27%,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0%,与老标准相比,能效限定值提高了二个等级,即新能效标准中能效5级的水平相当于老标准中能效3级的水平。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80%以上的冰箱都是节能产品,达到了现行国标2级或1级,而现行的国标已经滞后于冰箱节能技术的提升,这与空调被动升级十分不同。中国节能冰箱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促成了冰箱企业在节能指标上先人一步。在中国的冰箱市场,冰箱厂家早已开始在节能上展开较量。

  今年厂商纷纷推出低能耗的节能产品,追求更节能省电的产品成为冰箱行业摆脱低端价格竞争的有力手段。近日,海尔日耗电0.23千瓦时的冰箱通过鉴定。日前,美菱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日耗电量0.27千瓦时的节能冰箱;容声已经成功研制出日耗电量0.25千瓦时的超级节能冰箱;海信鲜界系列多门变频冰箱BCD-355WBP和矢量变频冰箱BCD-278VBP;西门子KK20V60TI双开门冰箱采用电脑温控和单循环制冷系统,耗电量仅为0.49千瓦时;美的BCD-199DM冰箱采用全封闭的高效压缩机,有效地提高了冰箱的工作效率。

  2008年在冰箱节能技术上,变频冰箱应用也值得关注。由于变频冰箱采用变频压缩机,并在冰箱控制系统中增加了变频控制器,通过改变压缩机的转速来改变冰箱的制冷量。由于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控制器的成本较高,使得变频冰箱的价格也较高,现在一般用在高端冰箱产品中。据观察,目前海尔、松下、海信等各大厂家均主推变频,三星、新飞、美的等陆续推出变频冰箱产品,但是由于制造成本高,售价相应也高,目前各大品牌变频冰箱的比重仍不高,其变频冰箱销售规模一直难以突破。

  对于目前国内容积在200升左右的主流冰箱,由于其能效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耗电量已经很低,这时再采用变频技术可能会得不偿失。但是对于容积在250升及以上的大容积冰箱来讲,目前这类大容积冰箱使用的常规压缩机效率较低,加上功率较大时,开停机损失也较大,采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效果就很明显。因此,在大容量高档冰箱中,直流变频冰箱未来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游:整机厂商与上游供货商开始联动作战

  2008年冰箱上游产业环境变得复杂,由于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成本上涨因素,冰箱厂商为了充分保证上游配件的质量,防止一些配件商因为成本压力采取偷工减料的手段从而影响配件质量,一些规模化冰箱企业采取结盟上游供货商的做法,成为产业的一大亮点。

  压缩机向高效小型化发展

  2008年1~4月,由于旺季市场启动较早,冰箱压缩机的销售曾一度供不应求,但2008年4月以后,几乎所有的冰箱压缩机企业都出现了销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局面。到6、7月份,这种局面更严重,产量和销量同比出现了下滑。粗略估算,2008年上半年,中国总共生产冰箱压缩机约3700万台,比上年同期的3500万台略有增加。

  在今年前4个月高歌猛进的市场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市场的异常。直到5月份,下游的冰箱内外销出现了明显降低后,冰箱压缩机企业才措手不及地减产。据悉,包括主流和非主流的冰箱企业在今年都没有盼到如期的好年景。5月中旬,一些很长时间不放假的冰箱生产企业开始有了双休日,对市场的过高预期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生效使冰箱销售出现了大量积压。一些大企业的库存甚至高达上百万台,江浙一带有很多小冰箱企业已经停产。

  造成冰箱压缩机市场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来自外部环境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冰箱企业终端销售不旺,需求放缓;然后是冰箱压缩机行业产能过剩;还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银根等措施,对冰箱压缩机销售都有影响。其次,家电下乡政策在给一些大企业带来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使一些中小冰箱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濒临绝境,这些企业的压缩机采购量明显减少。再次,中国的楼市和股市目前都处于低谷中,这使得冰箱购买量减少,间接影响了冰箱压缩机的销售。

  除了国内市场以外,今年冰箱压缩机出口市场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企业表示,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经济环境下行,今年出口量将略有降低,目前大部分产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以及欧洲。

  目前来看,冰箱压缩机开始走向高端,高效、小型化已经是很多企业的追求目标。例如,杭州钱江近期将推出WS系列新品,此系列产品的COP(制冷效率)值高达1.88;松下计划在2008年底推出小型、超高效EWW型压缩机。而在中国市场被呼唤了很久的变频和商用冷冻压缩机也即将走上前台。恩布拉科计划于2008年11月在中国批量生产变频压缩机和商用制冷压缩机(使用R290环保制冷剂);加西贝拉将在今年11~12月间向市场推出商用系列压缩机产品;原来专注做变频压缩机的青岛海立电机公司(原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被海立收购后成立)则计划在2009年面向市场推出C-BU/C-BUV系列产品,该系列为高效小型化压缩机,使用R600a制冷剂,制冷量范围覆盖90W~220W,C-BU(定速)COP为1.8以上,C-BUV(变频)压缩机COP将达到2.0,代表机种有C-BU/BUV072L4A、C-BU/BUV084L4A、C-BU/BUV090L4A等。

  不过,总体来看,面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冰箱市场,冰箱压缩机企业今年仍纷纷扩张,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第3条生产线EM3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将于年内建成投产,该生产线的投产将使北京恩布拉科雪花的年生产能力由460万台增长至690万~700万台;华意压缩下属的华意压缩机(荆州)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台压缩机扩改项目”正在顺利推进,预计今年底前完工;广东美的和日本东芝合资成立的冰箱压缩机企业———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规模8亿元,首期厂房计划于本月投产,预计于明年底形成1000万台年产能;而天津扎努西正准备扩展目前200万台的年产能,预计2009年产能可达到900万台。明年,冰箱压缩机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钢铁受经济影响暴涨暴跌

  从用钢方面来看,家电类产品,尤其是白色家电产品的用钢比例还是很大的。冰箱的箱体、冰箱压缩机外壳的主要材料都是钢,因此,钢价上涨对冰箱价格的影响具有联动性。

  今年初铁矿石价格上涨65%以后,钢厂因生产成本上升,纷纷提高产品出厂价格以缓解生产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电冰箱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冷轧钢板的价格从去年至今已上涨超过20%。去年冷轧钢板的正常价位是5300~5500元/吨,春节后价格飙升到6100元/吨,4月份已达到6500元/吨。另外,据宝钢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价格调整信息,普通钢板价格上涨800元/吨,其中热轧钢板上调幅度为20%,冷轧钢板上涨幅度为17.7%。鞍钢、马钢等钢厂也大幅提高了出厂价格。从钢价上涨的角度看,今年5月份平均每台冰箱成本都增加了130元左右。

  今年上半年,不少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白色家电品牌,借钢材涨价之机上调产品价格,其中涨幅最大的超过了10%。由于有大约3个月的制造周转期,第二季度生产的家电产品用的是第一季度买的钢,而第三季度生产的家电产品用的是第二季度买的钢。由此来看,家电企业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成本压力要降低很多。此外,第三季度以后,受全球经济金融风暴的影响,冷轧、热轧酸洗、热镀锌和不锈钢板价格都有大幅度下调,幅度在30%左右,这也将会使白电企业的钢材采购成本降低,为企业提供了下调其产品价格的空间。

  铜材和纸包装价格上涨15%

  和钢材一样涨价的还有铜材。铜价已经由2007年末的59000元/吨上涨到今年5月的6800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15%。每台冰箱的铜使用量在1公斤~1.2公斤之间,主要用在压缩机、过滤管和蒸发器等部件上,单台冰箱由于铜价上涨而提高约1%的成本。

  包装用纸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到13%~15%。多家大型造纸集团形成价格联盟,实行统一价格,造成国内包装用纸价格持续上涨。仅钢、铜、纸三大类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就给每台冰箱增加了5%的成本。

  企业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针对目前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但由于冰箱产品生产周期长,目前在售的冰箱产品原材料仍是降价前采购的,眼下的原材料成本要反映到终端市场,至少要等到明年初。

  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冰箱制造企业应意识到,要依靠构建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转移成本压力,不能一味靠提高产品价格。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涨价也是合理的,但对于目前这一点变化,家电制造企业更应该考虑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自己消化这种环境的波动。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上游原材料波动,未来冰箱整机生产企业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化解成本压力:

  第一,冰箱企业要积极与上游原材料厂商携手开发新产品。以钢铁原材料为例,冰箱企业和钢厂可以共同开发新产品,可达到降低钢材采购成本的目的,钢厂也可以借此开发高端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众所周知,国内生产的钢材比进口钢材价格低廉,而部分家电用钢仍需进口。与日本相比,我国薄规格的低铁损高牌号还不能生产。冷轧无取向的高牌号电工钢生产质量不够稳定。高档冰箱侧板(厚0.5mm以下、宽1300mm以上)尚不能生产,主要从韩国、日本进口。冰箱用PVC(聚氯乙烯)覆膜板,国内可供规格有限,不少规格同样需要进口。

  第二,冰箱企业尽可能与上游原材料签订相对长期供货合同,避免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造成利润下滑。以钢材为例,前几年广东美的集团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就在广州签订合作协议,攀钢对美的的钢材供应价格“遇高则降,遇低不升”,美的与攀钢的合作使美的用钢成本下降5%~8%。

  第三,冰箱企业应寻找替代材料以降低成本。使用替代材料是目前家电业应对钢铁、有色金属涨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钢材为例,部分电冰箱背板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替代镀锌板等。此外,高强度薄板材的需求逐渐加大,可以借此减少钢材用量,也成为冰箱业的用材趋势。

 

更多冰箱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冰箱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