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氮肥行业分析报告 >> 氮肥行业市场进入机会分析

氮肥行业市场进入机会分析

2008-12-17 09:10: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进行行业分析的时候,大概的介绍顺序是这样的,先介绍整个子行业的概况,包括盈利模式、国内国际的总体产量、行业的技术知识、产品原料价格走势,并分析该子行业的关键点所在。接着,会介绍该子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并将该子行业的两类公司进一步细分剖析:一类是行业领导公司,一般指的是该子行业中销售收入最大的一、二家公司;第二类是行业竞争力较强的公司(销售收入最多的公司,往往不是未来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由于其规模已经很大,未来扩展空间不大,而那些管理机制较佳、市场进取心较强的公司,才可能是将来的大黑马)。

  一、化肥行业的分类

  化肥行业按照产品分,一般分为四个子行业,即氮肥行业、磷肥行业、钾肥行业和复合肥行业。

  将先研究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单品质化肥,最后研究复合化肥。首先,要知道我国是富氮少磷缺钾,也就是说,由于氮肥主要是以煤炭、天然气为原料,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氮肥产量比较富足,而磷矿资源相对贫乏,所以磷肥供需相对紧张,而钾肥资源最少,长期一直依靠进口,只有在近期,随着中国西部一些钾肥矿藏的开发,钾肥供应才得到一定的缓解,对进口的依赖才稍微减轻。

  所谓复合肥,就是指各种化肥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成的肥料。我国农业使用的复合肥占比大约为2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0%,发达国家达到70%~80%,所以,复合肥行业前景非常看好,将在后续的专题中论述。

  世界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国家,其中,世界氮肥产量占总化肥产量的比重超过60%,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中国和中南美洲;磷肥产量占22%,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是美国、中国、非洲和中东;钾肥产量占总产量不到18%,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和约旦,其中,加拿大和前苏联地区占世界钾肥总产量的60%左右。

  二、氮肥的产量与产地

  先重点说说氮肥。所谓氮肥,主要是指尿素,尿素约占氮肥的50%以上。生产尿素的原料一般为煤炭,有些地区也用天然气作为原料。实际上,尿素的化学成分是氮、氢、碳、氧,与煤炭、天然气、石油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每消耗1.5吨煤,可以制成1吨氮肥;每消耗615立方米天然气,可以制成1吨氮肥。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宝贵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简单地作为燃料烧掉,是非常可惜的。

  全世界有四个主要化肥生产国,即俄罗斯、美国、印度、中国,其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肥生产与消费大国,化肥生产企业共1000多家。其中,氮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1%,消费量占29.7%。2007年我国氮肥企业有543家,其中尿素生产企业近200家,尿素总产量达2485.6万吨。

  另外,我国化肥行业存在产能分布不集中的局面,中小化肥生产企业的数量远多于大型化肥企业的数量。虽然最近几年新建成投产了不少大型化肥企业,一些小化肥企业也因各种原因关停合并,但小化肥企业仍占到总企业数的70%以上。

  三、氮肥企业的特征

  从历史习惯及规模上看,我国氮肥企业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型氮肥企业:年产合成氨30万吨以上的企业,目前国内有大氮肥企业约27家,主要生产尿素,有尿素装置30套。

  中型氮肥企业:年产合成氨8万~30万吨的企业,目前国内有中型氮肥企业约50家,生产的产品除尿素以外,还生产硝铵和氯化铵,有尿素装置约40套。

  小型氮肥企业:年产合成氨8万吨以下的化肥企业,国内小氮肥企业数量在500家以上,以生产碳铵和尿素为主。

  在氮肥生产中,由于其原料的不同,分为油头企业、气头企业和煤头企业,也就是分别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作为原料的企业。虽然原料不同,由于都是化学原料,所以产品差别不大。目前在我国氮肥生产企业中,62%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头企业,26%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气头企业,12%以石油为原料的油头企业。

  天然气是生产氮肥的优势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不仅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而且能耗低。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比重很高,达到88%,我国仅为22%。这是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远离化肥消费市场,而东部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偏高,生产化肥经济性价比差。因此,我国以煤炭(主要是无烟块煤)为原料的氮肥比重约占七成。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国家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对化肥价格上升会采取一定的控制。另外,化肥企业产、销半径过大,也存在运输不经济的问题。这些都决定了氮肥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只能从原料(煤炭)成本、生产工艺和原料、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挖掘潜力。所以,化肥企业、特别是氮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表现在相互之间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在各自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等方面。

  化肥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其行业特征表现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生产技术装备专业化和日趋大型化。该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期投资巨大。规模效益及工艺技术上的优势大小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规模经营及高新技术的采用,将使得进入该行业的初期投资巨大;二是近年来氮肥行业原材料、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新进企业较难获得必需的生产资源。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氮肥企业做大做强,力图改变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的格局,努力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氮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新建一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厂的总投资是:以煤为原料的约为42亿元,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约为25亿元。因此,进入氮肥行业的主要障碍是资金投入大,对大型技术装备运用的技术要求高。

  四、氮肥价格形成机制

  在化工产业链中,上游原料来自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一旦煤价、油价上涨,将会推动氮肥成本上升,尤其是62%以煤为原料的煤头企业,这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按照计算,2008年,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企业平均生产成本分别约为1300元/吨、1200元/吨和1000元/吨。如果规模更加大,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其成本可以控制在850元/吨左右。

  2007年,氮肥价格曾经深幅下跌,由于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一些企业的氮肥价格几乎降到最低出厂价1400元/吨以下,全行业面临亏损。但自从2007年第四季度出口关税由30%降为15%,氮肥出厂零售价由2007年9月中旬的1600元/吨在几个月内急剧上升了200~300元/吨,涨势猛烈,全行业迅速走出低谷。

  由于全球氮肥需求量不断增加,2008年以来,国际化肥供不应求,国际价格大幅上涨。截至8月份,国内外尿素差价较大,国外价格大约为800美元/吨,而国内只有2000多元人民币/吨,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为抑制化肥产品出口过快增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2008年以来曾多次调整化肥类商品出口关税。先是在4月20日至9月30日的用肥旺季内,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受此影响,第二季度氮肥出口环比大幅下降;之后,从9月1日起至年底,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别出口关税又上调150%,其他化肥及化肥原料四季度继续征收100%特别出口关税。

  以尿素为主的氮肥出口关税的提高,实际上体现了国家一箭三雕的宏观调控艺术。首先,氮肥的原料是煤炭,而氮肥基本上不算附加值很高的工业产品,出口氮肥,就相当于出口煤炭这种基本矿产资源,所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今天,国家还是希望更多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其次,尿素价格上涨,受害最深的是使用化肥的广大基层农民,抑制化肥出口,就等于大大增加了化肥的国内供应量,化肥价格自然下落,受到实惠的是农民。第三,如果在某些短时期内,化肥的国内外价格存在很高的价差,生产厂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还是希望进行一定数量的出口,国家税收也可比加税前增加。

  事实上,增加出口关税的效果在今年的10月份就初步显现了。10月份,氮肥均价较上月大幅下降10.28%至1920元/吨。目前由于国内市场用肥将陆续结束,传统淡季来临,市场将继续在低迷中度过,成交清淡。目前1700~1800元/吨的水平很难回升(见附图)。与此同时,由于考虑到煤炭价格成本的支撑,这轮化肥的价格跌幅可能会相应收窄,但是低迷的行情将持续,价格也有继续下跌的可能。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经过2007年以来煤炭、电力、蒸汽等价格的上涨,国内每吨氮肥的成本已经高达1800~1900元/吨,因此即使出口受挫,国内价格下跌,跌幅空间也有限。

  五、氮肥类上市公司概览

  在沪深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家上市公司从事化肥生产。其中,有12家公司生产氮肥,但是只有2家公司属于专营氮肥的公司:赤天化和辽通化工,其氮肥的销售收入几乎占公司总体销售收入的95%以上。而另外14家公司不仅生产氮肥,还生产其他化学产品。

  由于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都不含分行业的业务情况,为了大概了解各家公司的氮肥生产情况,这次采用中报的数据和毛利率。

  据统计,16家上市公司的氮肥2008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99.48亿元,如果全年产量简单乘以2,按照2000元/吨的氮肥价格计算,约合1000万吨,应该不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说明我国氮肥产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

更多氮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氮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