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通信技术通讯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 看中国专业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的发展前景

看中国专业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的发展前景

2004-08-11 08:58: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一、3.5GHz固定无线接入频率招标的启示

    首先,3.5GHz固定无线接入频率的招标符合我国在电信领域进一步引入竞争的宗旨。在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经营之后,我国电信市场已经步入多运营者竞争的格局。目前除几大传统电信运营者之外,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众多的ISP等增值业务运营者。他们可能拥有自己的业务网络,但是基础的接入网网络基本集中于传统运营商即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手中,其他几大基础运营者(包括中国移动等)拥有少量,甚至没有接入网,都要借助于前两家运营者的网络资源。接入网是用户与业务网之间的必经之路,很显然,这种格局将不利于电信行业公平竞争,因此有必要及时在本地接入方面引入竞争。但固定网的开放比较困难,涉及的范围和影响巨大,而在无线接入业务领域的竞争最容易进行行业管理,因此信息产业部将固定无线接入(FWA)的开放作为无线接入网开放的切入点。3.5GHz频段的传输性能好、覆盖范围广(半径可达10~15公里)、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具有良好的抗雨衰性能、扩容性强、组网灵活且成本具有竞争力等特点,因而是较为理想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

    其次,通过招标方式引入新的竞争力量符合发展的潮流。频率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名义上是无限的,但受技术所限,很多频段并不适合使用,而且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频率资源的宝贵以及经济性,因此如何体现它的经济性就引发出通过经济手段发放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可能性,用招标或者拍卖方式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采用什么样的符合我国市场发展需要的经济手段发放频率许可证是值得探讨和试验的。虽然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越来越推崇以拍卖的方式发放,但就现阶段看,这种方式不适于在我国马上使用。因为拍卖方式是以最终出价高低为唯一标准的,因此为获取频率,企业必须做出获取许可证的高额预算,这样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最终会转嫁到用户身上,不利于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从英国3G许可证拍卖后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点,很多政府就是看到这个弊端而推迟了拍卖的进程。从另一方面看拍卖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国外电信管制机构推崇拍卖方式是因为拍卖能给政府带来一大笔的财政收入,我国的无线接入网许可证是一种基础电信业务许可证,因此在三次招标中,对投标者的统一要求就是必须满足电信条例中关于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企业中必须是国有股份在51%以上,要求国有企业将很大的一笔资金用于购买国有的电信资源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我国现阶段采用招标方式发放无线接入系统的使用频率是适合的。

    最后,三期不同的招标结果揭示了在现阶段,专业的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介入我国接入网的竞争还存在许多困难,同时从管制机构的角度看,通过试点逐渐铺开的新业务试点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3.5GHz一期招标采用的是2:3:4的频分方案,即以3.5MHz为单位,在每个城市共分出7MHz、10.5 MHz、14 MHz小中大三段频段,以形成三家运营商竞争的局面。但由于许多大的运营商在投标的时候都只考虑14 MHz频段,竞争过于集中,造成青岛出现了一个废标。同时,从技术上看,7 MHz的频段太窄不好利用,一些中小运营商得到此频率后也比较难开展相关的业务。从业务类型上,偏向采用该频段来提供宽带接入业务,另外从引入竞争的基本出发点,评分标准中倾向新的市场竞争参与者。2003年2月底,信息产业部发布了3.5 GHz二期招标结果。此次招标是就32个城市的 3.5 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扩大招标。根据一期的经验,此次将30 MHz左右的频段一分为三,每个频段10.5 MHz。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投标自己所需的频段,这样也杜绝了废标的产生。2004年初进行的第三期招标延续了二期招标的划分方式,同时综合考虑到3.5GHz整个市场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因此在招标中并不对投标者利用该频段提供的具体业务有偏向。

    二、中国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专业运营商经营现状

    在3.5GHz招标中,中电华通的名字因为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关注,从而也成为我国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专业经营者的代表。而且在二期招标之后,该公司实质上已经成为惟一一家非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经营者。

    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华通信”,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的享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国有股份制公司,公司坐落在北京中央商务区,拥有5300多平米地产和14000平米的房产,中华通信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系统集成和国际互联网经营业务,并开展通信工程的系统设计施工监理及通信项目的融资与投资。中华通信曾参加发起组建中国联通公司是中国联通公司的大股东。

    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在第一期获得5个城市的频率使用权后,在5个城市成立了分公司进行3.5GHz系统的建设和经营,各分公司基本在2001年底到2002年初成立,并在5个城市分别选择了不同厂家的设备。由于所采用的系统设备、采购设备的时间以及业务开通时间的不同,在5个城市的投资额也相差较大,在800万户到1500万户之间不等,建立的中心站(基站)在2个到4个之间,基本采用4扇区到6扇区的配置,目前系统能覆盖城市的中心地区60%以上的区域。从网络配置上看,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都采用了IP型设备,选择环形拓扑结构,各基站通过光纤或者微波进行互联后通过其中一个基站与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联通等)的骨干网直连,各基站配置能够达到10M带宽以上。

    公司在用户和业务推广方面采用了直销的方式,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IP平台的数据和多媒体等接入业务,包括:

    · Internet接入业务(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

    · 局域网互联业务

    · 虚拟专用网VPN业务

    · 传输电路业务

    · 增值业务(支持各种流媒体业务,如VOD、电视会议、远程教育)

    在2001~2002年间,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的用户发展经过了初始的比较艰难的拓展期后,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其中武汉市于2001年11月15日开通业务,目前已经发展到了404个标准用户(512kbit/s的用户),在2002年10月首次实现了当月的收支平衡,2003年4~6月间还实现包含设备折旧的收支平衡。

    但是随着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ADSL宽带业务以及以长城宽带为首的以太网接入业务价格的下降,宽带无线接入具备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给没有其他电信资源的中电华通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公司内部的改组等问题使得该公司在2002年第二次招标中以29个城市中标的优越成绩胜出之后,并没有根据第一次5个城市的经验马上进行了网络的建设。截至2003年底,该公司还没有在第二期中标的城市建设网络。

    在第三期招标中电华通仍在招标邀请名单内,但是公司出于内部机构改组以及企业发展策略的转变、3.5GHz接入系统市场经营压力等各方面问题的考虑,并没有参与。

    三、中国固定无线接入专业运营商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面临同质产品产生的价格冲击。宽带接入服务的对象可分为企业、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三类群体。企业用户是基础运营商必争对象,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家庭用户是目前发展的热点,但是主要以ADSL和FTTx+以太网方式的CPN为主。个人用户分两大类。第一类为商务人员,其流动性强,多携带笔记本电脑,可通过GPRS、CDMA1X和802.11b无线网卡接入互联网,对于众多的ISP来说,只能通过802.11b等WLAN方式进入该市场的经营。第二类是支付能力较差但上网需求十分强烈的低收入青年群体,他们一般到网吧去上网。

    在2001年第一期3.5GHz频率招标时,市场上为企业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手段主要包括三大类:为大企业提供的专线服务、类似长城宽带等企业为个人用户提供的基于以太网接入服务以及基础电信公司提供的ADSL业务。专线价格高,仅适合中大型企业,当时的ADSL价格较高而带宽对于小企业来说不足。在这种环境下,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重视。

    随着ADSL设备,尤其是终端设备的大幅度降价,ADSL业务迅速冲击个人用户市场,连带不同方案所提供的宽带接入业务价格一路下滑,对市场冲击很大。2003年宽带市场出现了“井喷”行情,截至2003年底,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发展了1000万户用户,同时,经过几年“跑马圈地”式的网络建设以及苦心经营,长城宽带等经营以太网接入的企业2003年也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青睐。在用户量剧增的同时,运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资费不断下调。以资费最高的北京来说,ADSL对家庭用户为120元包月、对企业用户为680元包月。主叫付费的拔号上网包月费最低为18元。考虑到设备及运营成本(主要是设备成本),我们2Mbit/s接入的资费应至少为1500元包月,明显没有竞争力,且在此价格下,受3.5GHz目前技术体制和频率资源的限制,一个四扇区基站仅能提供90M左右的用户接入带宽,全部跑满也很难产生利润。因此,在目前的资费水平下,以3.5GHz为传输手段去拓展企业用户市场将比较困难。

    其次,业务单一限制了对该系统的充分利用。3.5GHz系统作为一种地面固定无线接入手段,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该技术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图像业务等,尤其可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速率接入,并且具有启动资金较小、提供服务速度快、具有发展和扩容的灵活性、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和市场对接入平台的需求,是光纤传输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同时,由于具有快速、灵活安装的特点,对缺乏接入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是参与接入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

    从提供的业务类型看,3.5GHz系统主要能够提供两大类型的业务。

    · Internet接入业务,这是最主要的业务,对于大部分的系统运营商来说也是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

    · VPN、局域网互联、VoIP等业务,作为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3.5GHz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类电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各中标企业基本都认为,利用3.5GHz系统提供专线业务在经济上不可行。

    Internet接入业务是目前3.5GHz系统上承载的主要业务,对于大部分系统运营商来说也是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如前面所分析的,该业务受到同质产品的价格积压,其收入难以维持系统的经营,需要积极开拓其他的增值服务。

    按照我国电信业务的现行管制政策,电信业务的经营采用许可证的准入制度,3.5GHz固定无线接入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中“网络接入”业务,拥有该业务许可证并不代表获得了能够提供综合电信业务的3.5GHz频率就可以提供其他电信业务。但目前这些专业的固定无线接入企业所拥有和开展的电信业务许可证主要限于ISP业务,相对来说业务过于单一,风险比较大。

    最后,3.5GHz还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备可选性方面,虽然目前很多设备商已经能够提供相对成熟的产品,但由于对市场规模和未来的走向没有太明确的把握和信心,基本没有投入很大的研发精力,而真正有实力的设备厂家不足,难以保证后期技术支撑和维护质量,网管系统功能和能力差,另外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也比较差。

    2.设备之间兼容性不强,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业务接口标准,业务的开发和互联互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设备的价格下降空间也有限。

    3.经营企业目前在发展业务方面还是处于拓展阶段,包括业务经营模式的探索、用户对固定无线接入手段的认知、业务的开发等方面。尤其是用户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认知还有待提高,目前各经营企业基本都感觉到市场和用户对无线手段提供业务存在很多疑虑,另外由于缺乏对无线接入手段的基本认知也给运营企业在经营中造成维护等多方面的困难。

    四、中国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经营者的发展形势分析

    3.5GHz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目前该系统在提供的带宽等方面还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要仅仅靠这样容量的系统来为用户提供接入业务有困难,同时对开展各种类型的增值业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难形成非常有效的业务规模,发展空间有限,因此从政策上可能需要通过其他频率进行补充,而且要尽可能的以多种形式利用有线接入的资源,以提高业务提供能力和市场份额。从国外的无线接入业务运营商来看,也几乎没有一家是只提供无线解决方案的。例如日本的SpeedNET公司,作为日本电力能源公司(TEPCO),软银(Softbank)和微软(Microsoft)的合资企业,在日本东京地区采用英国Airspan公司的WipLL系统,建设了2700个2.4GHz的固定无线接入基站,为3万个用户提供服务,为公司每月带来1亿日元的收入。但实际更重要的是,SpeedNET公司同时依靠了日本电力能源公司的已建成的光纤骨干网以及软银、微软提供的内容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高速互联网服务,从而成为日本知名的ISP公司。业界普遍认为固定无线接入是有线网络的有力补充手段。但对于新兴专业运营商来说,仅仅依靠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业务肯定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因此,获取更多的接入手段和频率资源,获得更多的业务许可和资格,才能使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走得更远。这点需要政府在以后的固定无线接入频率发放时考虑与3.5GHz频率使用情况进行结合,便于促进固定无线接入市场的发展,对有线宽带接入市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从而繁荣电信市场。

    从技术看,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发乏力,进展不大。除增加了一些OEM和部分国产化的贴牌产品外,还是以前的技术和产品,期望中的技术创新没有出现。所供产品的共性问题是网络不稳定、设备可靠性低、网管能力差、容量小、组大网能力不足。供应商太小或重视不够,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售后服务体系无法建立。同时,基站和用户端设备价格居高不下,每Mbit/s的设备投入约两万元,不仅远高于ADSL,还高于2.4GHz和5.8GHz设备。用户端设备价格在短期内不会低于5000元。因此,中了20多个城市标的某家知名电信运营企业也仅投入1920万元来建设,表现出了相当的谨慎。作为专业的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目前还不能得到设备和系统供应商的有力支持。在某公司对拟投标产品进行的测试中,曾被寄以很高期望的某厂家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其高低温测试居然未通过,当然该单位有能力研发出来,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量产的产品很难支撑运营。

    3.5GHz不过是固定无线接入中的一部分,过于夸大3.5GHz的作用,并以此为接入主体构建全国性的综合通信网,势必形成网络在接入层的瓶颈,是捡芝麻丢西瓜。仅有3.5GHz固定无线接入支撑的全国性网络难以形成大的气候,以无线设计去规划网络,更是本末倒置。目前的宽带市场的主力消费为个体和家庭化,企业用户市场的竞争在向VPN业务方向发展,必须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因此专业的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应该加强与其他电信业务提供者,包括基础运营商和其他增值业务提供商的合作,发挥营销网络的作用,切入电信业务代理与转售,走综合运营之路。

更多无线接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无线接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