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农膜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2010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2010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2010-03-23 09:03: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3月10-11日,省植保总站在咸宁市召开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省各市、州及病虫区域测报站的60多名专家和测报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根据各地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因素等情况,综合分析了2010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认为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将大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赤霉病偏重至以上程度发生;小麦条锈病在鄂北、鄂西呈中等流行态势;棉花主产区盲蝽象、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此外,2010年小麦全蚀病、水稻褐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非常发性病害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危害有加重趋势;蔬菜病害、虫害并重。

  第一部分  两夏病虫

  1、小麦条锈病

  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北部麦区3级(中等发生),局部4级(中等偏重)。其它麦区2级(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左右。

  主要依据:(1)见病点少,发病较轻。截止目前,全省仅有枣阳、当阳市见病,见病市县比去年同期减少6个。由于冬季低温、干旱天气影响,枣阳见病田病叶由原先的14片减少至6片,无新的病叶和新鲜孢子产生。(2)西北菌源地菌源量少,不具备大流行条件。根据去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小麦越夏区菌源调查情况看,全国适宜越夏的甘肃、青海等高海拨地区自生麦苗较少,发病较轻,菌源量低于历年同期。(3)天气预报我省春季3-4月气温略偏高,雨量正常或略多,对小麦条锈病发生较为适宜,预计局部麦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有一次发病高峰。

  2、小麦赤霉病

  鄂东、江汉平原、鄂北麦区发生程度4-5级,其它麦区3-4级,沿江滨湖地区重于丘陵、岗地。发生面积约为550万亩。

  主要依据:(1)菌源广泛。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常发性病害,去年在我省普遍发生,有较高的菌源基数。(2)气候条件较为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气温略高,小麦主产区雨量正常略多,对赤霉病发生有利。如果抽穗扬花期雨日达到3日以上赤霉病则会大流行。

  3、小麦纹枯病

  鄂北、鄂东北、江汉平原北部4级,其它地区3级,发生面积约为700万亩。

  主要依据:(1)小麦纹枯病在我省发生较为普遍,菌源十分广泛。2月下旬全省调查,鄂北、鄂西北、江汉平原见病,病情与常年接近或略高:谷城病田率24.6%,见病田病株率0.8%,比历年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郧西病田率25%,见病田病株率1.8%,比历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钟祥、京山2月下旬调查,病田率约5%左右,均发现零星病株。(2)主栽品种抗性较差,豫麦系品种尤其感病。(3)天气预报3-4月气温略高,冷暖变幅较大,倒春寒可能对拔节后的小麦造成新的冻伤,对发病有利。

  4、小麦白粉病

  全省3-4级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左右。

  主要依据:(1)基数较低。鄂北、江汉平原麦区已见小麦白粉病发生,见病时间比常年略早,但发生程度很轻。谷城12月14日见病,病田率3.4%,在感病品种上零星发生,比历年早10天左右;京山2月2日见病,比去年早9天,病田率2%,主要在老病区零星见病。(2)目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数对白粉病抗性较差。(3)天气预报3-4月大部地区雨水正常或略多,将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有利。

  5、小麦蜘蛛、蚜虫、粘虫

  小麦蜘蛛、小麦蚜虫2-3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00万亩左右;小麦粘虫在鄂西、鄂北2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100万亩。

  主要依据:冬季和立春以来我省气温偏低,冷暖变化幅度大,对虫害越冬不利。春季大部雨水正常或略多,同样不利于小麦虫害的发生。

  6、油菜菌核病

  鄂东、江汉平原油菜主产区5级发生(大发生),其它3-4级;发生面积约为1500万亩。

  主要依据:(1)菌源广泛、子囊盘萌发早。去年我省主产区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田间菌源广泛存在。2月份调查,各地均见子囊盘,属偏早偏多年份。黄冈2月21日调查,约有20%的田块见子囊盘,每平方米平均9个,比去年增加25%。仙桃2月20日见子囊盘,比常年早一周左右,每平方米2.32个,比历年增加69.34%;潜江2月21见子囊盘,每平方米1.1个,比历年同期略有减少。目前鄂东主产区油菜叶片上已经发现病斑,早于常年。(2)子囊盘萌发期与油菜花期吻合程度较高。当前早栽油菜已进入初花期,大部油菜盛花期预计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时间与子囊盘萌发盛期较为吻合。同时,由于去年秋播旱情较重,播栽期拉长,导致油菜长势不一致,花期相应拉长,对菌核病的侵染十分有利。(3)油菜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差。目前我省主要油菜品种有“中油杂”、“中双”、“华杂”、“绵油”、“蓉油”、“油研”等一些品种,除“中油杂”、“中双”抗病性较好外,“绵油”、“蓉油”、“油研”等几个品种抗病性较差。(4)天气条件对菌核发生有利。近期天气冷暖变化幅度大,倒春寒天气容易引起抽苔期油菜发生冻害;气象部门预报3-4月全省大部雨量正常或略多,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有利。

  第二部分  粮食作物病虫

  1、二化螟

  鄂东、鄂北、江汉平原5级发生,鄂西北4级发生,鄂西南2级。全省发生面积约 3000万亩次。

  主要依据:据2月下旬剥查:江汉平原冬后每亩活虫基数589-25850头,平均5834头,与去年持平,但应城、云梦、汉川、仙桃等地基数大幅增加,如应城平均每亩活虫量达到25850头,比去年增加了3.97倍,比历年增加2.57倍;仙桃平均每亩活虫基数达到17723头,比去年增加了52.17%,比历年增加61%。鄂东每亩活虫基数1982-19500头, 平均7400头,与去年持平,比历年同期增加10.5%;鄂北随州、襄樊平均亩活虫基数1581.35头,比去年减少1.4%;比常年增加38%。鄂西北十堰每亩活虫基数851-5960头,平均3405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2.4%,比历年同期增加4.5倍。鄂西南平均每亩活虫数29.2头,基数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全省水稻主产区大部市县冬后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具备大发生条件。

  2、三化螟

  全省大部1-2级发生;鄂东南混栽稻区4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次。

  主要依据:全省大部稻区基数低,但鄂东南局部市县较高。据调查,黄石、鄂州常发区冬后每亩活虫基数441-4000头,平均1726头,比去年增加了26.1%;江汉平原冬后每亩活虫基数0-239头,平均49.8头,比去年减少51.7%,比历年减少30.6%;鄂北、鄂西冬后每亩活虫基数活虫基数16-25.4头,平均仅为19头,发生轻。

  3、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在早稻上发生程度为3级,局部4级;中、晚稻上发生4-5级,稻纵卷叶螟4-5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

  主要依据:(1)据全国监测,今年境外越冬区及南方虫源地稻飞虱虫量低于近几年。(2)天气预报:汛期(5~9月)总雨量和主汛期(6~8月)总雨量全省大部偏多,气候条件适宜两迁害虫发生。(3)我省中稻生育期对两迁害虫发生有利。

  4、稻蓟马

  全省3级发生,鄂东南、江汉平原部分市县发生程度可达5级,主要危害苗期至分蘖期的中稻、苗期晚稻。全省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

  5、稻杆蝇

  鄂西南稻区发生程度4级,其它稻区1-2级。全省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6、稻瘟病

  鄂东、鄂北、鄂西山区优质稻发生程度为4级,局部感病品种5级。其它稻区1-2级。全省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主要依据:全省优质稻面积不断扩大,大部分优质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较差,中九优288、湘晚籼、K优818、Ⅱ优725、金优928、两优系列、Y两优555及冈优系列等高感稻瘟病,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此外,山区具有雾大露重的小气候特点,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有利。

  7、水稻纹枯病

  早、中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为5级,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为4级。全省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

  8、水稻白叶枯病

  1-2级发生,鄂北老病区局部淹水田块可能达到5级,全省发生面积约80万亩。

  9、稻曲病及穗期综合症

  以稻曲病为主的中稻穗期综合症在优质稻感病品种上发生程度为4-5级,其它常规稻上发生程度3级。全省发生面积约1200万亩。

  主要依据:(1)气候条件有利。天气预报7-8月(中稻破口至抽穗期)总雨量全省大部偏多,对稻曲病发生有利。(2)珞优8号、粤优938、两优培九等优质稻感病品种在我省种植面积较大。

  10、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全省大部1-2级发生,夏季如遇暴风雨,田间渍水时间较长,可能引发局部灾害。

  11、马铃薯晚疫病

  鄂西南、鄂西北马铃薯产区5级发生,其它产区3-4级发生。高山、二高发生程度重于低山,春马铃薯受害较重。山区发生高峰在5-7月,平原丘陵地区发生高峰在4月。

  主要依据:(1)近几年山区马铃薯产区晚疫病发生十分普遍,菌源较广。(2)主栽培品种抗性不强。鄂西主产区主要以米拉、鄂马铃薯五号、六号为主,抗病能力较差。(3)6-8月马铃薯主产区雨水略多,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有利。

  第三部分  棉花病虫

  1、棉铃虫

  全省2代发生程度2级;3代发生程度3级;4代3级,鄂北局部4级;预计2-5代全省累计发生面积约为1000万亩次。

  主要依据:(1)冬后蛹量较低,全省主产棉区亩蛹量0-18头,平均5.2头,比去年低8.8%;(2)棉花品种繁多,抗虫性差异较大;(3)与茄科蔬菜、玉米套种棉区对棉铃虫发生有利。

  2、棉蚜、棉叶螨

  苗蚜发生程度为3级,伏蚜在江汉平原、鄂东3级,鄂北4级。苗蚜、伏蚜全省累计发生面积500万亩次。

  棉叶螨全省3级,局部4级。全年累计发生面积700万亩次。

  主要依据:(1)基数较高,据荆州市调查,百株杂草成螨为87头,比历年平均增6.3%,与去年相近;(2)春季(3~4月)全省气温略偏高,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雨量大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对苗蚜和苗期棉叶螨的发生不利。汛期(5~9月)总雨量和主汛期(6~8月)总雨量略偏多,对伏蚜、蕾铃期叶螨发生不利。

  3、烟粉虱

  棉田烟粉虱4级发生,局部菜棉混栽区5级,主要危害期在8月至10月上旬。预计全省发生面积400万亩。

  主要依据:(1)基数较高。据仙桃市调查,露地荔枝草有虫株率50%,百株虫量120头;汉川市调查,大棚番茄百株虫量46头;(2)烟粉虱寄主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在适宜的气候和营养条件下,虫量上升极快;(3)据鉴定,当前我省主产棉区主要为Q型烟粉虱,其抗药性比A型和B型更强,防治难度更大。(4)汛期雨水较多,对其发生有一定影响,发生高峰将有所推迟。

  4、盲蝽象

  全省发生程度4级,发生面积600万亩次。

  主要依据:(1)抗虫棉种植面积大,棉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减少,降低了对盲蝽象的兼控作用;(2)棉花与多种蔬菜套种面积大,有利其向棉田转移为害;(3)主产棉区主汛期雨水略偏多,适宜肓蝽象发生。

  5、斜纹夜蛾

  主产棉区发生程度4级,与蔬菜、瓜类套作的局部棉田5级,发生面积约为300万亩次。

  主要依据:(1)抗虫棉对斜纹夜蛾的抑制作用较小,在防治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斜纹夜蛾暴发;(2)多作物套种的结构模式有利其发生,尤其与大豆、蔬菜、瓜类套种的棉田发生重。

  6、棉花苗病、枯黄萎病

  苗病:预计全省3-4级;棉花枯黄萎病:预计全省3-4级,局部老病区发生程度5级。全省苗病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枯黄萎病400万亩。

  主要依据:(1)近年来枯黄萎病发生范围扩大,发生严重,菌源量大;(2)汛期(5~9月)总雨量和主汛期(6~8月)总雨量略偏多,有利于枯黄病发生;(3)主栽品种抗病性差,对其发生有利。

  第四部分  经济作物病虫

  一、柑橘病虫

  1、柑橘红蜘蛛:春季鄂西南5级发生,其它地区4级发生,危害高峰在5-6月;秋季鄂西南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9-10月。

  2、柑桔黄蜘蛛:全省4级发生,管理粗放橘园5级发生,危害高峰在4-5月;秋季3级发生。

  3、柑橘粉虱:鄂西南4级发生,危害高峰在6-9月。

  4、柑橘潜叶蛾:鄂西南柑橘产区4级发生,其它地区2-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6-8月。

  5、柑橘矢尖蚧:全省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8-9月。

  6、柑橘锈壁虱:鄂东南、鄂西北产区4级发生,其它产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6-7月。

  7、柑橘黑刺粉虱:鄂东南4级发生,鄂西南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7-8月。

  8、柑橘炭疽病:全省2级发生,老橘园及管理粗放的橘园4级发生。

  9、柑橘疮痂病:全省2级发生,老橘园及管理粗放的橘园4级发生。

  主要依据:(1)冬后基数较高,据宜昌市调查,柑桔红黄蜘蛛冬后275头/百叶,潜叶蛾为21头/百叶,黑刺粉虱为28头/百叶;(2)天气条件对红黄蜘蛛等主要害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二、蔬菜病虫

  蔬菜病虫种类较多,上半年蔬菜病害重于虫害,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集中蔬菜产区烟粉虱将暴发危害。

  (一)病害

  1、病毒病:全省5级发生;两次危害高峰,分别在5-6月和9-10月,主要危害茄科、瓜类蔬菜。

  2、灰霉病:鄂东、江汉平原5级发生,其它地区4级发生,危害高峰3-5月,主要危害保护地茄果类、瓜类蔬菜。

  3、霜霉病:全省5级发生;危害高峰5-6月、9-10月,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莴苣、黄瓜等。

  4、菌核病:鄂东5级,其它地区4级,主要危害莴苣;

  5、白粉病:鄂东、江汉平原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6-7月,主要危害瓜类、豆类。

  6、软腐病:鄂东、鄂西北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10月,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7、疫病:全省4级;危害高峰5-6月,主要危害辣椒。

  8、细菌性角斑病:鄂东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6-7月,主要危害黄瓜。

  9、豇豆锈病:鄂东、江汉平原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在7-8月。

  10、枯黄萎病:鄂东5级发生,其他地区4级发生,危害高峰在5-6月,主要危害茄果类和瓜类蔬菜。

  10、莲藕腐败病:全省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

  11、根结线虫病:鄂东局部4级发生。

  (二)虫害

  1、烟粉虱:鄂东、江汉平原5级发生,鄂北4级发生,危害高峰在5-9月,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类蔬菜。

  2、蚜虫:全省5级发生;危害多种蔬菜。

  3、红蜘蛛:全省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危害高峰在6-8月,危害茄果类、豆类蔬菜。

  4、小菜蛾:鄂东5级发生;其它菜区4级发生;全年有两次危害高峰分别在5月、9月。

  5、菜青虫:鄂东、江汉平原5级发生,其它地区4级发生;危害高峰在5月。

  6、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鄂东、江汉平原4级发生,其它地区3级发生,危害高峰7-10月。

  7、豆野螟:全省大部地区5级发生,鄂西3级发生。危害高峰6-7月。

  8、瓜绢螟:鄂东、江汉平原4级发生,其它地区2级发生;危害高峰7-8月。

  9、茄二十八星瓢虫:全省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全年两次危害高峰分别在5-6月,9-10月。

  主要依据:(1)冬后基数调查,小菜蛾、菜青虫露地已见虫,小菜蛾有虫株率最高4.7%,平均2.8%,菜青虫有虫株率最高5.3%,平均3.7%;(2)蔬菜连年种植,病源逐年积累,基数高,设施栽培有利于部分害虫安全越冬;茬口复杂,复种指数高,有利于病害的交叉感染和虫害的扩散转移为害;(3)集中蔬菜产区的高肥水管理,对病害发生有利,对趋嫩绿的害虫发生有利;(4)病虫抗药性增强,化学农药防效降低。

  三、茶树病虫

  总体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

  1、茶小绿叶蝉:鄂西南4级发生,鄂东南5级发生;发生高峰5月至6月。

  2、茶尺蠖:鄂东茶园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发生高峰5-8月。

  3、炭疽病:管理粗放的茶园4级发生,其它为3级发生。

 

更多农作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作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