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海洋能行业分析报告 >>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概要解析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概要解析

2010-11-19 14:10: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日前,国家能源局启动了江苏省4个海上风电项目的招标工作,这也让不少企业看到海上风电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华能、中广核、神华等电力巨头都已购买了标书,而各地政府、大小设备制造商、配套商等也都积极跃身其中。这个被业界期待已久的招标项目,被看成是我国风电产业启动的第一声发令枪。

    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首轮招标的“谜底”还需等待,但海上风电却已经在我国正式“上岗”了——7月6日,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重头戏之一,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全部风机并网发电。这个我国乃至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的横空出世,被看成了我国海上风电热的一个缩影。现在,海上风电正在成为中国风电领域的新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看风能,风能发展前景在海上,海上风能将成为中国风能未来发展方向和制高点。”对我国海上风电目前的地位,中国风能协会的一位专家如此评价。这位专家表示,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非常稳定、不占用土地资源、对环境影响很小等优点。同时,我国海上风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今年年初,据国家气象局完成的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测得我国5米到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两亿千瓦。

    海上风能的广阔前景让面临可再生能源配额压力的电力巨头展开了激烈争夺。由于东部沿海特别是江苏等沿海滩涂及近海具有开发风电非常好的条件,各大电力企业“跑马圈海”,中电投、国电、华电、中广核、大唐、华润电力、江苏国信集团、德国索拉CCE纷纷介入。“海上风电目前受到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市场。”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控部部长赵松说,“首先,海上风电以东南沿海为主,这些地区大多属于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用电需求也很大,因此电力市场非常巨大。其次,海上风电的发电量也比较大,毕竟海上的风力资源比陆地更为丰富,这也使得海上风电项目的装机容量较陆上风电要大。”

    更新的技术难

    随着中国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的启动,业界认为2010年将成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元年。虽然前景美妙,但我国海上风电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海上风电犹如一个“早产的婴儿”,在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就匆匆面世,很多方面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其中,海上风电新的技术难题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使用环境大不相同,这就对风电设备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种要求要更苛刻一些。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其实相当于设置了新的技术门槛。”赵松说,“海上风电的主要特点是装机容量更大、风机更大以及抗腐蚀等。”今年6月份,世界银行还专门出版报告,认为由于海洋环境远比陆地复杂,解决海上风电的任何小问题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目前中国国产风机的性能尚不尽如人意,而进口风机采用的设计标准多是按北欧的风场条件制定的,完全依赖进口不现实也不可持续。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接受采访时认为,虽然目前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很好,但其开发难度要远大于陆上风电。海上风力发电技术落后陆上风力发电近10年,成本也要高2~3倍。同时,海上风电相比太阳能产业技术门槛较高,在电网配套方面,接纳大容量风电的技术还没有突破,与常规电源的利益分摊矛盾尚未解决。因此,目前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建设还很困难。

    中国风能协会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与陆上风电发展相似,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因素之一。首先,海上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在海上竖立70米甚至100米的测风塔,并对海底地形及其运动、工程地质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测。更关键的是,海上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更大,对风电机组防腐蚀等要求更为严格,一点瑕疵都将造成机组的停转。其次,环境是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06年,台风“桑美”登陆时,台风中心正面袭击苍南风电场,导致28台风机倒了20台,对风电场几乎造成毁灭性打击。如果说南方台风成为风电场安全的“第一杀手”的话,那么在北方,每年冬季海面上的浮冰将会是风机安全的最大威胁。“后期的维护也很重要,海上的风中是含盐的,所以腐蚀性很强,这对海上风电设备的抗腐蚀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后期的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有相应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的环境对设备的质量要求更高了。”赵松说。

    更高的质量要求

    近年,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通过技术引进,我国基本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初步形成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的风电设备产业链。但是由于大多数风电企业重制造、轻创新、重引进、轻吸收,使风电的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风电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软肋,设备质量特别是关键部件的质量亟待提高。再加上我国风电产业急速发展,大量风机匆忙上马,设备从研发到实际运行的时间大大缩短,这样由于研发技术准备不足而导致风机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实现1兆瓦风机的国产化,并拥有自有技术,但如果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我国3兆瓦甚至更大容量的风机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实整个海上风电在国外也是近两年才稍微多一些,但技术也不能说已经很成熟。”赵松说,“即使是目前海上风电比较领先的荷兰,也主要是在近海。我国的风电设备质量、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电器、基础材料方面,海上风电的质量要求更高,而我们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业内人士指出,越是大型的风机,质量问题越重要,因为风机叶片大,齿轮箱重,负荷也比较大。

    “设备可靠性问题将是影响我国风电发展的巨大隐忧。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必须注重风电的整机优化和主辅匹配,在提高设备可靠性上要下大工夫。”中国风能协会的专家表示,“我国海上风电既要着眼于容量,又要向提高设备质量、性能、水平等方向努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迄今我国真正并网的海上风电场仅有上海东海大桥一处,近期才全部安装完成,实际运营不过一年,尚未经历过恶劣气候的考验,没有应用中的不断改善,还远不成熟,并且国际上考核风电场的重要指标是20年效益。因此,算上到华东沿海的输配电费用,风电成本究竟是海上高、还是陆上高?这都需要冷静客观的测算和思考。

    海上风机也不是越大越好,发电的效率、技术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中国风能协会的专家指出,风电作为新兴产业,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产业本身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是前进道路中的矛盾,风电产业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进入到成熟期。对于海上风电,既要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又要对其困难有充分认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让海上风电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海上风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海上风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