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细分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模具钢产业量升到质变

中国模具钢产业量升到质变

2011-02-23 17:20: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模具钢产业发展要求量升到质变

    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持续发展,对于高档模具用钢进口量不断攀升,预计模具用钢进口还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模具型腔部分模具钢在短时间内进口的格局很难改变,我国模具用钢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德国、瑞典、奥地利、韩国等国家。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中国每年约有20%份额,10万吨左右,合约60亿元人民币的精品模具钢需要进口,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模具钢的高端市场。而且进口的模具钢价格要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几倍或者十几倍。主要原因是国外模具钢采用了品质纯净、退火组织和冲击韧性单项指标,钢材品质均匀、组织细小、尺寸精确,如国外H13钢标准控制指标最多达8项,而我国标准只有3项。目前国产的合金模具钢与瑞典、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品种、质量、尺寸规格及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模具钢基本以热作模具钢、冷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三大系列为主。我国普通模具钢现在已经过剩,但高端、精密和长寿命的精品模具钢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差在纯净度指标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陈蕴博表示,一般国产H13钢制的压铸模具寿命为3万~5万模次,而进口的优质H13钢制的压铸模具寿命可达20万次。生产实践证明,规模不断壮大的中国模具钢产业仍然没有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秦珂表示,虽然我国也有模具材料系列,但重复钢种比较多,分类粗,批量小,钢材质量稳定性差,没有了钢材的可靠性,模具企业选用存在顾虑。我国的模具钢在品种、规格、质量及性能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模具钢生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我国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中、高档模具特殊钢必须从国外进口,某种角度来说,制约了模具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外许多钢厂都推出了性能优异的新钢种。如热模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新钢种具有较强的高温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韧性,已作为热作模具的首选。抚顺特钢的销售经理表示,国内企业的冶炼、加工主机设备与国外专业生产厂家相比相差不大,差别较大的环节是热处理设备和机加工设备,这就决定了国内模具钢产品在质量、品牌上的不足,决定了国内模具钢产品的价格及附加值远远落后于国外模具钢产品,这也是国内冶金企业急需调整的环节。

    我国制造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罗百辉认为,未来的5~10年,汽车、化工、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模具工业作为机械制造业零件产品的成型工艺装备更是要先行发展,这将给模具材料生产从冶炼质量、生产工艺及热处理技术带来发展的空间。但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新材料较少,模具寿命低,模具企业很难找到一种可靠的国产模具新钢种来代替进口模具钢。国内优质、高寿命热作模具钢新钢种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

    一般来讲,模具用材料占模具产值的20%左右,但其质量的优劣将最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和性能。模具材料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研制、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一条龙。我国模具钢市场上80%以上是黑皮圆钢棒料,扁钢及预硬化处理后的模具钢较少,大部分模具钢仍需经改锻后使用,锻造工艺控制不严格,内在质量较差,钢材利用率较低;虽然国内大多数模具钢生产厂都已采用先进的冶炼设备和工艺生产,如炉外精练、真空脱气、电渣重熔、精锻精轧等方法,但与国外先进模具钢生产厂相比尚有差距。

    因此模具钢企业要扩大采用先进工艺生产模具钢的比重,加强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管理,生产纯净度高、均匀性好、大规格的模具钢。十二五期间,一方面是模具行业必然会对模具材料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面对长期依赖进口大量模具材料来支撑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的情况,大力发展我国模具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
    交通轨道模具钢打破国外垄断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1000米轨道纵向、横向误差不大于5毫米。长期以来,无碴轨道Ⅰ型板钢模具技术一直被日本和德国企业所垄断,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月18日,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公司无碴轨道Ⅰ型板钢模具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此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将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专家们在评审中一致认为,南车洛阳机车公司无碴轨道Ⅰ型板钢模具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具有三个明显特点:结构合理,刚度大;拆装方便,重复定位精度高,接连件使用寿命长;加工及成型精度高,不漏浆。

    据悉,此项关键技术很快将被应用到沪宁、广深、哈大等高速铁路建设中,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

    拥有较强实力的中央企业,正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步迈进。从“神舟”载人航天飞船、J10战机、时速487.3公里的动车组、清洁能源到薄如纸的钢材,中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制造业的尖端。

    高端汽车钢技术领先

    中国即是全球钢材生产消费大国,也是全球汽车的产销大国。2010年全国生产粗钢62665万吨、消费粗钢59935万吨,汽车产销量都超过了1800万辆。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钢材约占汽车重量的70%。汽车钢是高端钢材产品,是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欧洲、日本、美国等工业化国家一直引领汽车钢的发展潮流。此前,虽然中国汽车钢研发和生产发展迅速,但一直未能摆脱跟踪学习西方的模式。

    尽管中国是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它的利润率却不断受到高价铁矿石的侵蚀。2010年全行业的利润率只有2.91%。全球铁矿石供应巨头——力拓,一家企业的利润就超过了八成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和。极低的利润率、庞大的汽车钢市场容量,“逼迫”中国钢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研发投入。

    2006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年均增长27.9%;四分之一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中央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266项,一些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增长速度超过50%。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20多家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6.7万亿元,约占中国同期GDP的42%。赢利水平较高的中央企业,每年都在研发领域投下大笔金钱。巨额的研发经费,正把中央企业推向全球制造业的技术前沿。1月21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田志凌介绍说,该集团2010年在全球率先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三代汽车钢工业生产技术。第三代汽车钢应用后,可以大幅降低汽车重量,提高碰撞安全性。

    它是提高汽车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可以全面提升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长期以来跟踪学习西方汽车钢技术的局面将被改变,中国从钢铁大国转向钢铁强国获得了技术支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是中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承担了全国冶金行业85%以上国防军工新材料和50%以上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任务;在合金钢等领域,先后研制出近千种高技术关键新材料。

    参与汽车钢研发的中国钢研集团特聘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介绍说,太钢、首钢等中国钢厂对第三代汽车钢技术兴趣浓厚。研发过程中,政府提供支持资金的同时,钢厂投入的研发经费更多。今后,中国大型骨干钢铁企业将掌握第三代汽车钢技术。

    “中国制造”问鼎国际标准

    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中国企业还想影响国际标准。大唐电信(17.81,-0.66,-3.57%)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21日介绍说,大唐TD—LTE—A成为4G(第四代移动通讯)国际标准已无悬念。

    在此之前,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的TD—SCDMA已成为3G(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唐,在推动TD—SCDMA过程中,利用大规模低成本的“中国制造”能力,整合中国已有的低成本规模制造资源,把简单的低成本优势提升为核心技术高端引领的总体成本优势。TD之前,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过国际标准竞争和国际标准产业化、市场化的成功经验。

    1G时代,中国的通讯设备产品全部依赖进口;2G时代,中国通讯市场80%多的市场份额被西方企业占据;3G时代,在TD—SCDMA市场上,90%的设备由中国企业提供。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后,中国无需再向国外厂商缴纳高额的专利费。

    如果诚如陈山枝所说,大唐TD—LTE—A成为4G国际标准,中国通信业将彻底摆脱对国外厂商的技术依赖,西方厂商长期垄断全球通讯业的竞争格局将被改变。

    届时,中国厂商大量出口电子信息产品的同时,还会输出自己的技术。如今全球铁路市场上正发生这一幕:中国厂商输出技术正在变成现实。

    亟待创造高档模具钢民族品牌

    近十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模具钢工业的发展,生产高档的模具钢产品,我国生产模具钢的骨干企业如上钢五厂、抚顺钢厂、长城特钢等均做了大量的技术装备改造工作,上钢五厂、抚顺钢厂还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钢生产设备和技术。

    如今,这些企业在冶炼、热加工等主机设备方面与国际一流的模具钢专业生产厂如瑞典的乌德霍姆、日本的日立等已经不相上下,但是生产线还不配套,主要是后步生产工序还不完善。再加上这几年来,我国在模具钢的技术投入不足,这就决定了国产模具钢在质量、品牌等方面仍然不尽人意,使得国产模具钢产品的价格及附加值远远落后于国外模具钢产品,造成每年要进口大量的模具钢材和模具,这也是国内冶金企业急需调整的环节。

    关于我国模具钢的发展战略,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指出,“在模具钢发展观念走在各家特钢企业前面的抚顺特钢,投资建设模具热处理及加工中心是值得其它模具钢生产厂家借鉴的做法”,罗百辉认为,那些拥有生产模具钢先进设备的生产厂,如果再下点本钱,完善模具钢生产的后步工序,并加强模具钢的科技投入力度,创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钢民族品牌这个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实现的。

更多模具钢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模具钢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