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地区相关行业分析报告 >>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渠道下沉才是硬道理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渠道下沉才是硬道理

2011-03-03 15:45: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用不了5年,这里的大部分摩托车就会被汽车所取代。”去年春节,记者来到福建漳州的一个农村小镇,与数年前相比,这里的经济发展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几年前这里的代步工具几乎都是自行车和摩托车,鲜能见到一辆小汽车,如今,各种类型的汽车满街跑,五菱微面很多,悍马、奔驰也能看到。

    周文祥是这个小镇的见证者。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6年前他在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销售店,刚开始卖各种杂牌车,随着小镇摩托车需求量越来越大,他也把店经营成“五羊-本田”专卖店。他告诉记者,由于镇上每家每户都种植柚子,随着这些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升高,小镇的经济也越来越富裕。“就这个春节,镇上新增的汽车估计有上百辆。我现在也在打算代理一家汽车销售店,毕竟,汽车肯定会越来越多。”

    这个小镇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城镇的一个缩影。当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农村已经先富起来,有些农村可能还相对贫困,但农村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潜力增长点,也是车企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然而,目前除了长安、五菱等微型车生产企业已经将销售网点下沉到县级单位,多数轿车生产企业的网点布局依旧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

    从2009年开始,随着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二三线城市成为业界频繁提及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去年年底,以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开始遭遇城市交通拥堵困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出台限制汽车增量的政策,一线城市的购车需求被抑制。为了变被动为主动,车企纷纷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有车企老总断言:下一个黄金1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明显走向,就是从之前的一线城市担当主力,转换为二三线城市挑大梁。

    为了挖掘二三线城市的消费需求,在过去的两年里,车企开始加强网络布局、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建设二三线市场的销售和服务渠道。“我国辽阔的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市场状况,决定了我国汽车的增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10年,二三线市场还能够维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汽车产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或将为15年左右,保守估计总需求量的饱和点至少在3000万辆,保有量为4.5亿辆。”

    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一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增长42.6%,二线是56.5%,三线地区是67.7%。市场越往下,增长速度就越快,这就决定了汽车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思路,渠道下沉才是硬道理。尽管消费需求强劲,但目前多数县级单位和农村并没有汽车销售店,这对于今年处境困难的自主品牌来说又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起家的比亚迪已经尝到了渠道下沉的甜头。尽管去年比亚迪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仍是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短短几年时间,凭借着简单有效又野蛮生长的“人海战术+店海战术+绝对低价”战略,取得了快速发展。财报显示,该公司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394.69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为37.94亿元,同比大增271%。

    “随着渠道的下沉,营销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4S店不会成为主要的营销模式,而是3S、2S、1S或者汽车大卖场等多种形式并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沈进军认为,营销模式多元化是渠道下沉的必然结果。“高达9亿的人口数量、广阔的疆土、持续高速增长的GDP和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这些指标都强烈刺激着汽车企业的神经。从一定程度上说,努力谋求市场占有率的国内汽车企业,谁能赢得农村市场,谁就能真正意义上赢得中国市场。”

    就连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也呼吁,汽车工业不能再无视农村市场对汽车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农村汽车市场将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最迫切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满足9亿农民的需要,培育发展这个广阔的市场。”

更多农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农村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