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药品行业分析报告 >> 行业人士热议未来的医药流通业走向

行业人士热议未来的医药流通业走向

2011-03-18 16:36: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民主党中央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配送体系,按照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流通一级站的模式,由社会责任意识强、具有覆盖全国网络和配送能力的中央国有药品流通企业来承担全国的基本药物配送,以控制不同地区的基本药物配送平均成本,降低基本药物流通成本,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真正用得上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

    此议经媒体报道后,基药配送再次成为业内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统一配送等于一家垄断?

    “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药品流通一级站模式,是有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据介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经济水平低下,医药物质匮乏,全国医药商品产销均由中国医药公司(后以此为基础成立国药集团)统一规划,一、二、三级批发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整个医药商业全部由国企垄断,实行“统购统销”。中国医药公司体系内设置了五个一级站: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第二级是省、市直辖的医药站;第三级则是市、地区和县的医药站。药品只能严格按级流动。在这种药品流通模式之下,由于层层加价,医药商业毛利率高达30%。

    1984年,国家取消药品统购统销,一些制药企业开始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有一些新建的医药流通企业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医药流通业竞争程度有了实质性提高,不仅形成了全国性和区域龙头相混合的局面,医药商业流通也逐渐呈现扁平化趋势。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医药商业平均利润率为1.29%,毛利率则为7.09%。

    “事实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全国医药市场较之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医院、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零售药店等纷纷建立和兴起,直接影响到了医药流通。”该人士称。

    “如果基本药物全部由国家买单,那么在情理上国家有权决定由谁来配送基本药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但是统一配送不等于独家配送,合乎情理并不代表一定可行。”所谓“统一配送”,是指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配送,而并非是唯一配送。

    河北隆盛医药公司总经理冉铁军也直言,目前基本药物招标均是以省为单位,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一定会支持全国统一配送。更主要的是,“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医药商业公司能够独自完成对一个省的基药配送”。他指出,基本药物主要是在城市社区、县级以下医院(含县)、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因此其配送具有网点分散、采购量小、频次多等特点,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各异,仅靠一家企业配送难以完成。

    以河南省为例,去年3月,河南在郑州、焦作、鹤壁、平顶山、安阳、济源6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选定了20家配送企业,由各市、县和医疗机构自主选择。5月,河南省卫生厅决定在原有20家的基础上再遴选80家信誉好、规模较大的配送企业,对6个试点市的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配送。

    “如果让一家企业完成基本药物配送,势必会出现转配送情况,这样层层转下来,也很难达到控制流通费用、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冉铁军说。

    于明德也认为,基本药物配送一旦由独家垄断,像运行效率降低、配送不及时、服务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将会逐渐显现。

    国有央企能否担当重任?

    按照农工党中央的这项提案,基本药物全国统一配送需要由“社会责任意识强”、“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和配送能力的”、“中央国有”的药品流通企业承担。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条件是为国药集团量身定做的,非它莫属。

    而上述提案也暗合了国药集团对于基药配送的打算。在2010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药控股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玉林指出,基本药物等主要应由政府主导采购并配送,以体现其更多公益福利属性。因此,对于基本药物、战略储备药品、疫苗和管制药品等特殊药品,应由政府规划、政府出资建设国家药品供应体系。他认为,建立这样四位一体的新型药品流通网络(或简称“国家药网”)十分必要。

    分析人士指出,国药集团之所以想把基药配送收纳麾下,首当其冲是为了构建起药品配送全国立体网络,实现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的通吃。其次与国药集团的战略目标直接相关。资料显示,国药集团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经营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而我国全年基本药物销售大约在450亿元左右。第三是国药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游厂家的谈判能力,同时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只有两家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一家是国药集团,一家则是民营“出身”的九州通集团(现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2009年,国药集团以销售额超过700亿元领跑中国医药商业。其他具有央企或者国资背景的医药商业企业,如上海医药、华润北药等,虽然加快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跑马圈地,但尚未构成一呼百应的全国性网络。

    “销售总量最大,并不代表在全国各地都是最优。”对中国医药商业颇有研究的职业经理人王伟指出,“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一些地方龙头企业在当地精耕细作,无论是网络布局,还是配送服务,可能比国药做得还好。”比如说,上海医药已经坐稳了华东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而北医股份在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做到了最大,在广东省,还没有哪家商业公司能够超过广州医药。

    “在全国各省布点,并不等同于拥有全国网络。”一位大型医药商业公司高管分析道,“由于历史的原因,国药集团的网络还没有深入到县乡村一级,基层医疗配送还是靠地市、县一级商业公司;此外,国药集团现有网络还是以全国大型公立医院为主,其人员、设备、服务多针对大型医院。”

    一般来说,商业公司给大型医院药品配送每箱药的价值达到3000元时,商业公司不仅能够赚取一定的进销差价,还能获取足够的配送费用;但是对县以下(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来说,一箱药的价值大约为700元~800元,进销差价的利润不过50元左右,如果按国药集团现有网络和运行成本计算,无论是直接配送,还是国药再转配送,都很难收回配送成本。

更多医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