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下游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一季度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一季度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1-05-07 08:49: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有色金属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以及全球经济的止跌企稳,尽管一季度精铜的出口比上年同期的外贸低迷时增幅巨大,但市场因素以及国家出口关税仍然制约着精铜的出口。

    进出口额分析

    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有色金属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以及全球经济的止跌企稳,包括铜在内的有色金属商品市场日渐活跃。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进出口额均出现恢复性大幅增长。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2010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不含铁合金、化工产品)实现进口总额223.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4.63%;出口总额62.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85%。形成外贸逆差160.9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38.19%(或93.40亿美元)。

    其中,78种铜产品一季度的进口额为138.4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9.69%;出口总额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77.99%;形成外贸逆差128.21亿美元,同比增加78.52亿美元(或158.02%)。

    一季度铜产品的进、出口额和外贸逆差分别占同期有色金属产品的61.94%、16.47%、和79.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铜产品的进口势头强于整体有色金属产品的进口;出口则弱于有色金属产品;铜产品的进口额与外贸逆差依然双双位居有色金属产品的首位,呈现出国外市场的需求继续弱于国内市场的局面。当然,今年一季度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其它有色产品,对其进口额的增幅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的进出口额高幅增长也是建立在上年同期有色金属价格处在低谷之上的。

    以下列出2010年一季度我国铜产品的外贸额情况。

    进出口量分析

    铜精矿:尽管铜精矿的加工费(尤其是现货)降至低谷,但一季度的进口量同比依然增幅不小。其原因,一是国内新增冶炼产能的释放;二是废杂铜进口仍然供应不足;三是冶炼副产品硫酸的价格上涨;四是国家对大型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但从月度进口量看,已呈现出逐月减少的趋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铜精矿的进口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进口来源地中,智利的进口量最多,达到56.98万吨同比增长84.51%,其次为秘鲁26.67万吨,增长3.89%。

    预计,随着今年国内冶炼产能集中释放,加之废杂铜供应缺口较大,以及副产品硫酸的价格回升,2010年的铜精矿进口将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不会超过10%。全年的进口量650万吨左右的预期应该可以实现。

    废杂铜:今年的废杂铜进口尽管受到的国际市场供应和进口秩序整顿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的进口量仍然出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但与2008年一季度进口量139.60万吨相比,差距还很大。

    预计,废杂铜进口新规在6月份全面实施后,二季度的废杂铜的进口量将会出现明显增加,2010年的进口量仍然有望达到预期的450万吨左右,比2009年的进口量增长10%以上。

    我国的废杂铜进口集中在广东和浙江省,一季度二者的进口量之和占进口总量的76.03%。其中,广东省39.98万吨,同比增长22.45%;浙江省进口34.45万吨,同比增长20.75%。

    今年一季度与我国实现废杂铜进口的有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前两年向我国出口废杂铜最多的日本,在2009年一季度下降57.38%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下降了69.87%。

    比2008年一季度下降了87.17%(或44.15万吨)。直接影响了我国废杂铜的进口数量。

    精铜:今年精铜的进口依然保持强劲,一季度呈逐月增加的态势,达到75.50万吨,同比增长0.90%,季环比增长24.12%。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一是中国必须要进口精铜以弥补国内产量的不足,而国内外铜比价时有上升,给进口盈利创造了机遇;二是受废杂铜供应不足、价格高企的的影响。预计,随着市场因素的调整,加之国内现货的充裕,二季度的精铜进口势头会有所减弱,但2010年的进口量将会明显超过此前预期的200万吨。

    我国进口精铜最多的来自智利,其一季度进口量为31.67万吨,同比增长9.17%,占进口总量的41.95%;其次为日本8.88万吨,下降34.93%。

    一季度精铜的出口尽管比上年同期的外贸低迷时增幅巨大,但市场因素以及国家出口关税仍然制约着精铜的出口。预计2010年精铜的出口不会明显的改观。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铜产品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