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药品行业分析报告 >> 生物素出口市场趋势解读

生物素出口市场趋势解读

2011-06-30 10:08:0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我国生物素生产的真正转机出现在2001~2002年。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d-生物素不对称合成新工艺”,从此打破了西方大公司长期以来在生物素合成工艺上的领先地位。利用复旦大学发明的新工艺生产的生物素,其成本不到西方公司生物素生产成本的1/3。这一生物素生产新工艺牢牢确立了我国生物素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定价权”(就像我国科技人员在上世纪70年代发明维生素C“2步法合成新工艺”的情况一样)。浙江医药股份公司利用复旦大学开发的生物素合成新工艺,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素生产商,据报道浙江医药的产能约占世界生物素总产能的50%,出口数量则居世界第一,2007年出口数量占当年国际生物素市场实际销量的70%。除浙江医药外,另外2家浙江的公司即浙江“新和成”和浙江圣达公司也有数量可观的生物素原料药出口。浙江省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生物素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山东淄博、河北石家庄和江苏大丰市也有几家生物素出口企业。

    我国是生物素生产大国,浙江几家生物素生产厂商的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自2008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生物素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业内专家认为,今明两年我国生物素出口数量仍将继续上升,出口前景看好。

    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属于B族维生素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药理学家发现生物素具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防止胎儿因神经管发育异常所引起的畸胎、促进人体脂肪分解——减肥作用等,此后,生物素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最新研究证实,生物素还能有效治疗目前世界各国发病率极高的2型糖尿病,这一发现使得原来销路平平的生物素一举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的抢手货。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生物素市场一直由几家西方大公司所垄断,包括德国KgaA、巴斯夫、瑞士罗氏、日本住友株式会社和武田化学等世界主要维生素生产商。我国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即已开始试生产生物素,但由于受工艺落后及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一直不高,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部分需求,每年还需进口一大部分。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国际生物素市场价格陡涨,我国制药企业开始积极从事生物素原料药的生产。随着生物素厂商队伍的急剧扩大,我国不仅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大量国产生物素还开始涌向国际市场。到1998年,我国出口的生物素已占国际生物素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出口的生物素产品基本上是附加值不高的饲料级生物素,而卖价较高的药用级或化妆品级生物素市场仍然被西方大公司所垄断。据了解,在过去几年里,国际生物素市场的构成情况为:饲料级约占80%,药用级、化妆品级及保健食品级生物素约占剩余20%的份额。

更多生物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物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