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染料及颜料行业分析报告 >> 2012-2013年中国天然色素产品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012-2013年中国天然色素产品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012-07-17 17:30:3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1、市场发展有利因素
(1)成本因素
    随着天然色素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相比合成色素,价格优势逐渐显现,这将促使天然色素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
(2)消费者认知和理念的提升
    随着对天然色素应用领域研究的深入和企业市场营销的努力,消费者对天然色素的认知度不断提高。频繁出现的食品添加剂危机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环保理念的日益认同和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将为天然色素在饲料领域、食品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长期动力。如叶黄素对禽类的着色效果和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得到充分证明。目前研究重点已转向对于青少年视力保护、长期用眼人群眼保健、皮肤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在市场宣传方面,原先只有美国建明(Kemin)等少数公司从事叶黄素终端市场开拓和营销工作。
    近年来,由于受到叶黄素广阔市场前景的吸引,其它国际性大公司,如巴斯夫(BASF)、帝斯曼(DSM)、惠氏(Wyeth)、科宁(Cognis)、科汉森(Chr. Hansen、)、利库德(LycoRed)和安利(Amway)等也开始相继涉足该行业。娃哈哈、贝因美等国内企业也已经推出叶黄素产品,消费者对叶黄素产品认知度逐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3)法律政策引导
    鉴于合成色素的副作用,政府积极出台法律及政策推动天然色素行业发展,鼓励使用天然色素替代合成色素。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达数十种,是世界上批准使用天然着色剂较多的国家之一。2010 年农业部公布《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0)(征求意见稿)》,将天然叶黄素(源自万寿菊)的适用范围从家禽扩大至家禽、水产养殖动物。法律政策引导,为天然色素产业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市场发展不利因素
    与其它植物提取物一样,天然色素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市场起步普遍较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实力薄弱等。具体如下:
(1)市场起步较晚
    中国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从国外引种万寿菊,辣椒红色素研发、生产起步也比国外同行晚,产业发展时间短,影响力相对较弱,中国在全球天然色素产业链中主要是作为原材料的供货商,大部分原材料进行初加工后出口,致使国内终端市场培育滞后。
我国 1999 年批准叶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但由于当时叶黄素价格昂贵,相对于人工合成色素,成本较高,而当时食品安全问题不突出,影响了叶黄素在饲料领域的应用。2007 年,中国批准叶黄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叶黄素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和民众对人工合成色素危害性认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天然色素对人工合成色素的替代需要较长时间。
(2)整体技术较薄弱
    随着叶黄素品质的提升,价格也逐级提高,但用于营养补充剂等领域的高纯度叶黄素提纯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少数大公司手中,国内企业在叶黄素提取和提纯方面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规模和营销力度较小,致使企业无法分享叶黄素产业链中的增值收益。
(3)缺乏必要国际认证
    原材料农药残留量高、部分土壤污染重金属超标、色素企业大多缺乏必要的国际认证是困扰我国天然色素产业发展的障碍。我国色素企业生产标准较低,残溶较高,微生物控制不严,重金属超标等现象比较常见。而发达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加工企业、或迫于环保压力,可能会通过不断修改标准、设置技术、绿色壁垒等手段阻止国内天然色素产品进入该国市场。

更多天然色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天然色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