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 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解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解析

2013-11-05 11:06:1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面对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寻找应对办法。有的尝试引入机器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有的筹备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使用当地的低廉劳动力。采访中有专家建议“刘易斯拐点”到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当前应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企业走出去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办法入手,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在有着“中国轻纺城”之称的浙江省绍兴县,招工难及用工成本上升,这几年成为轻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新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纺织龙头企业,现有员工4000多人。公司副总经理洪桂焕说,从2008年到现在,员工平均工资从1200元涨到3000多元。用工费用的上涨,迫使企业想办法降低成本。洪桂焕告诉记者,当前企业的主要做法就是增加机器作业,减少工人数量。

  位于温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法派集团有限公司,同样面临着招工难和成本上涨的压力。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在生产流程上进行简化,改变过去工人等活干的作业方式,将每人每天加工服装的数量从两件提高到三件。

  在记者采访的其他地区,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同样问题。东莞常平贺捷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居山说,现在工人工资每年上涨15%,订单价格却不变,这个差价只能由厂家承担,这迫使企业引入机械设备来降低成本。从今年年初开始,公司的部分生产线已经上马机器设备。四川省川桂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军说,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现在是能用机械的就用机械,能不用人工的就不用人工。

  “中大企业有实力引入机器设备,小企业却很难做到。”赖居山说。一方面,机器设备成本很高,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元,对利润变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笔巨额投资;另一方面,即使引入设备,公司也将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缺少会使用机器的技工。

  浙江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仉贻泓表示,招工难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倒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这也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今年6月份,浙江省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占缺工总人数的22.22%,呈持续上升态势。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劳动力素质很难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目前,浙江省农民工占了企业用工的70%,大部分是无专业技能的普工,学历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程度。这种用工结构很难适应机器、信息化的产业升级需要,人才瓶颈问题将会越来越凸显。”仉贻泓说。

  “再这样涨下去,我们会考虑往更便宜的地方转移,比如东南亚等地。”金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诸建锋表示。作为浙江省出口量和出口额最大的鞋类企业,金帝公司这几年明显感受到用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目前,金帝公司已经在江西省鹰潭市建立分厂。诸建锋介绍,现在企业所在的温州市经济开发区土地费用上涨很快,已经到了四五十万一亩,而在江西一亩地只需要3万元,这对企业扩大规模来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开支。

  “向中西部转移还不够。这几年我去孟加拉、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考察过,当地的劳动力价格非常低。”诸建锋说。他以孟加拉国为例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的工资每月50到80美金,比温州当地少2/3左右。

  贺捷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居山说,十几年前公司从台湾转移到大陆时,吸引企业的就是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当时只有几百块钱,现在工资已经涨到3000元。近几年,周围一些企业已经陆续倒闭,也有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些转移出去的企业在初期会受到人文环境、产业链配套等因素制约,但一旦扎下根就能快速成长。“虽然不舍得离开大陆,但如果成本一直涨下去,公司肯定会转移。”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针对在华欧洲企业的2013年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低廉是过去中国吸引欧洲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因素,但在今年的调查中,63%的企业将人力成本攀升列为未来在华业务最重大的挑战,62%的企业对未来人力成本的变化持悲观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表示,除了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外,与国内市场相比,东南亚地区很多国家是零关税,这有利于他们吸引国际产业转移。近年来,不仅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将重心从中国转向东南亚,越来越多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向东南亚、拉美或非洲等地转移,而这将成为一个趋势。

  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刘易斯拐点”到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也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一个机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当前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招工难、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既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也要引导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利用国际人力资源。同时,还要助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转型升级。

  第一,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减轻劳动力流动对企业的冲击,缓解当前企业招工难困境。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及打工者表示,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义务教育、城市治安环境及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而大多数城市在这些公共服务领域,做得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农民工的诉求,造成大量企业存在缺工现象。

  从短期来看,要缓解企业用工难,必须不断补齐这些公共服务短板。对于政府来说,要在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选择,使他们愿意留在打工地。同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人文关怀,逐步改善生产环境。政府和企业联手为农民工创造一个愿意留下,同时有上升通道的社会环境。

  第二,引导部分有实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在胡必亮等专家看来,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受到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向海外转移成为必然。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也适合承接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从中期来看,走向海外寻求廉价劳动力是国内密集型企业的一个选择。金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诸建锋认为,对于那些有意向海外转移的企业来说,在看到当地廉价劳动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当地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关税政策以及人文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不利于企业在当地扎根。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些专家表示,从长远看,产业转型升级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终出路。对于企业来说,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依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招工难困境。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利用税收、土地、财政等手段,着力扶优汰劣,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约束低水平低效益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的梯度转移。同时,根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政府还要有针对性地发展技工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基地建设,并通过培训经费税前列支、提供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培训

更多劳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劳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劳动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