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电工电气行业分析报告 >> 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形势深度分析

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形势深度分析

2014-08-27 13:40:26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随着劳动力、汇率等综合成本的上升,中国机电产品的传统竞争优势渐渐弱化,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分工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走到了十字路口。

  长期占据出口商品“老大哥”位置的机电商品目前增速开始下降。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3.6%,且这已经成为上半年外贸的一大特点。这是否意味着机电产品的竞争优势开始失去了?机电行业应当如何发力,才能稳坐出口的“头把交椅”?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以及国际产业的调整,中国机电行业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将进入“转弯期”。机电行业须加快调整竞争策略,及时顺应趋势转型升级,寻求新的盈利点和竞争优势。

  形势在改变

  “传统的优势正在弱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很难再保持原来的高速增长。”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机电产品出口下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略有增长,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67万亿元,下降3.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最近一次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月份外贸的一大特点是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小幅回落,同比增速分别为5.1%和3.3%,均比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

  30多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强劲,尤其是1985年国务院作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战略决策之后,中国靠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动机电产业发展。1995年机电产品首次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并且连续多年占据所有进出口商品的大半江山,2010年出口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打造了机电商品的荣耀时代。“形势在发生改变,中国机电商品出口开始发生转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劳动力、汇率等综合成本的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渐渐弱化,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科技创新正引导着需求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国际产业分工也在暗潮涌动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走到十字路口。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机电产品的荣耀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该何去何从?

  策略须转变

  “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增速,但实力仍在,潜力仍大。”王贵清在分析今后形势时表示,机电产品出口需要进入一个“换挡期”,中国机电行业应当抓紧调整竞争策略。

  王贵清表示,虽然机电产品的出口数据在下降,但中国机电产品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培育出至少三大今非昔比的优势:一是中国机电产业的规模今非昔比,二是机电产业链条今非昔比,三是已经打造出中兴、华为、南车、北车以及成套设备、发电设备、家电、船舶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企业竞争力今非昔比。

  郑跃声援引最新数据表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正在下降,但仍占外贸出口总值的56.4%,规模仍在。

  白明表示,随着机电产业做大,虽然培育出很多优势产品,但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升级,规模效益将会发生递减。“就像一个人,年轻时发烧感冒能承受,到六七十岁,稍微感冒就难以承受。”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了解,机电产业须加速升级,转变策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性价比高是中国机电产品过去一大竞争优势,但随着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优势弱化,以及欧美产业回流和产业向东南亚等后发市场转移,我国机电产品须转变策略,靠研发、靠产品的档次、靠品牌、靠新销售模式、靠完善的售后服务等创造新的盈利点,提升附加值,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白明表示,机电行业如果转型进展顺利,那么目前面临的就是阶段性压力,在过去三十多年实现第一波高速增长之后,未来机电产品可以实现第二波、第三波快速发展。

更多机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机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