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互联网应用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微信微商规范政策前景分析

2015年我国微信微商规范政策前景分析

2015-03-23 14:21:0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近日,苏州常熟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在微信朋友圈内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常熟一女子因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假名牌商品,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

  近一年以来,朋友圈虚假广告信息渐成泛滥之势,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资质认证,仅靠人情关系搭建的交易平台漏洞百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出于对好友的信任,不少人喜欢通过微信朋友圈买自己心仪的商品,也就是所谓的“熟人买卖”。买到真货并享受到了方便和实惠的,当然万事大吉;可是万一不小心买到了假货怎么办?谁来为此买单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消费者自身。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四成大学生曾在朋友圈代购到假货,但由于卖家就是身边的朋友,让许多买到假货的学生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去维权。另外,几百块就能买到的“高档产品”,是真是假其实消费者心知肚明。在虚荣心的作祟下,部分消费者知道是假货也自愿购买,后果只能自己去承担。

  其次是微商,也就是朋友圈的假货销售者。微信圈基本上是熟人圈子,出于信任,“圈中人”也会帮助推销,从而造成微信售假“红火”。而且微信朋友圈营销几乎是零成本,售假者只需要联系厂家订货,赚取其中的差价即可。利益的诱惑再加上法律意识不强,看见其他人都在卖,盲目跟风,既伤害了朋友间的情谊,也触犯了法律,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由此可见,朋友圈售假,伤害的都是自己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商标持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对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售卖行为,相关平台要逐步承担起对售卖活动真实信息的管理,并进行监管规范。社交平台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工商部门也会督促和指导相关平台加强约束和自律。

  “3·15”前后,腾讯官方开始查封大量涉嫌通过微信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微信账号,许多粉丝量庞大,进行过商品推介或其他广告营销活动的公众账号都被查封。今后,如果用户发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来进行检举。

  而消费者要建立理性健康的消费理念,不购买心知肚明的“问题产品”,在朋友做出违法行为时要及时提醒规劝,购买到假货及时举报,以减少这种违法犯罪现象。微信就应当是一个大家日常交流分享的净土,实在不该成为生意人的“卖货柜台”。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