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通用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分析

2016年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分析

2016-03-31 13:09: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关键看如何更好地利用。” 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3月23日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春季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指出,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重构、竞争格局改变和创新驱动的主战场。”

  “全球制造新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之中,单极向多极变化,未来10年装备制造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会上,主办方首次对外发布了“机工智库”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通过对智能高端产业的布局,美国装备制造业反弹的速度和幅度远超过德国和日本。“一带一路”战略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合作带来了契机,建议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精准合作,助力装备“走出去”。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

  “有预测说,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中国有3亿人会从事滑雪运动。但目前在中国的造雪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实,中国的造雪机在零下10度时,性能不比国外差,但零上时,就变成了浇花机。而以色列的造雪机,零上30度都能造出雪。”石勇告诉本报记者。

  我国装备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起步的。王文斌说,到目前,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具有一定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基本保证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成熟产业。但他同时表示,与国际强手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尚处于追赶先进水平的阶段,粗放发展、核心能力不足、供给不充分都在影响着产业前进的步伐。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装备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装备强则国强。” 王文斌说,“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资金比较充裕、人力资源丰厚,关键看我们如何开发、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区域化、装备制造本国化、核心技术封闭化当然也有弊有利,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从来都是立足于自力更生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一定会一片光明。”

  “机工智库”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景气指数和出口指数显示,短期内,我国装备制造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出口还处于收缩期;中期看,“十三五”期间,呈现前低后高增长态势;长期看,到202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将由现在占全球30%达到35%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例将由现在的20%达到35%以上,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超过20%。

  石勇告诉记者,未来10年装备制造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装备制造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占制造业比例还很低;二是市场需求巨大。

  2015-202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美国的完整程度也仅仅为中国的94%左右,日本更是不足中国的90%。

  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了系统性的竞争力,中国有超过14万家机械供应商、7.5万家通信和设备制造商、10.4万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网络规模超过日本的五倍。

  “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路径,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已做出了全面规划。只要我们联系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文斌认为,现阶段,从行业和企业来说,有两件事首先要下功夫把它解决好。

  一是下大力气培育工业文化,使行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认真严格、善始善尽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快速地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真正让用户放心地使用我们的产品。

  二是要充分地利用自动化和智能技术,让我们的工厂从生产线制造向自动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发展,逐步建设智慧工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使咨询、开发、集成、制造、配套、分销等资源能够极大地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逐步建设虚拟制造生态圈,快速地提高装备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装备产品的可供给性,不断地抢占国内市场。

  从全球情况看,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是美国装备制造业反弹的速度和幅度远超过德国和日本。会上,课题组负责人、研究员鞠恩民解读“美国再工业化对全球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时指出,美国的装备制造业反弹的速度和幅度甚至要超过德国,远超日本,这得益于他们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和高端环节。高端产业是维持美国当前发展和持久繁荣的关键,这些产业最能支持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鞠恩民指出,目前,智能制造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导。韩国以提升韩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为目标,积极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ICT)相融合,计划在2020年之前打造10000个智能生产工厂,将韩国20人以上工厂总量中的1/3都改造为智能工厂。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提出三大核心目标,即“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提出要重视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在美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化和工程化。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其中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4.0两大主题,德国政府尤其重视工业标准和智能制造基础建设。

  “工业4.0、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自动化。”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讲解了“从工业2.0到工业4.0的战略选择”,阐述、分析了中国自动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诠释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建议。

  精准定位“朋友圈” 有效开展“装备外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装备制造业具有巨大市场需求,未来对铁路、管线、机场、港口、核电、电信等能源装备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此外,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及装备、相关产业设备和民生设备需求也十分巨大。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赵奉杰介绍“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研究”成果时建议,要精准合作,构建网络,开展“装备外交”。

  赵奉杰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有着诸多的条件和机遇。首先是中国具备了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五大优势。

  一是规模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国家,且规模比重不断扩大,稳居世界第一。

  二是出口优势。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平稳,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由1980年的0.16%,攀升到2000年的3.14%,2014年的17.54%。据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中国装备产品将长期保持第一大出口商品类别地位。

  三是中高端产业优势。近年来,高端装备正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名片”。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2014年中国出口的医疗设备、航空和通信器材等高科技产品占亚洲高科技产品总出口额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9.4%上升至43.7%。系统方案解决优势逐步显现。

  四是工业门类齐全。中国成为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相对完整,为装备走出去提供了系统竞争力。

  五是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具有成本、市场响应速度、服务等比较优势。如在深圳的两个小时车程范围内,拥有1000多家电气制造商、300多家服装制造商、2000多家电子制造商、1300多家材料制造商,近1000万名劳动力,数量级的优势和完善的生态系统,使得深圳的手机制造商制造普通功能手机的原型开发成本降低1/6-1/4,原型开发时间降低1/7~1/5。

  “一带一路”是化解装备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重要通道。赵奉杰说,除了庞大的产业规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系统性的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对接我国优势产能与相关国家开发需求,消化一批出口产品,转移一批优势产能。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会对全球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打破现有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通过全产业链输出,紧密对接供需,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价值网络。”赵奉杰说,在“一带一路”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合作中应精准定位“朋友圈”,并开展有效合作。

  赵奉杰说,从装备制造业规模上看,中国“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圈”分为4个等级:进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国家属于中国朋友圈的“土豪”级,包括俄罗斯、印度、新加坡、泰国等10个国家;进口额在1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的国家属于“高产”级,包括波兰、沙特阿拉伯、匈牙利、伊朗等19个国家;进口额在1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国家属于“中产”级,包括蒙古、爱沙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30个国家;进口额小于1亿美元的国家属于“低产”级,包括黑山、东帝汶等5个国家。她建议,对于“土豪”和“高产”朋友,应找准产业链短板,开展密切合作,提升对中国需求的依存度,可通过共建产业区、打造经济走廊等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价值链衍生。

  从装备制造产品进口占比看,中国“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圈”又分为3个等级,进口占比大于30%的国家属于中国朋友圈的“深交”级,包括塔吉克斯坦、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9个国家;进口占比在10%至30%的国家属于“一般”级,包括伊朗、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38个国家;进口占比小于10%的国家属于“浅交”阶级,包括格鲁吉亚、东帝汶、阿塞拜疆等17个国家。

  她建议,根据进口国家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需求的依存度,对于“深交”朋友,维护良好合作关系,扩大出口规模,构建“产品+服务+技术”立体化出口模式。对于“浅交”和“低产”朋友,以资金链牵引产业链,以投资带动贸易,以工程带动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赵奉杰同时表示,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防范风险。例如,在知识产权风险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许多领域,专利布局远没有到位,企业“走出去”面临威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针对进入美国市场企业的“337调查”案件,32.2%的被告是中国企业,其中90%以上涉及专利权。

  再如,要防范军团作战能力不足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环境落后,装备制造企业单兵作战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甚至将承受较大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纵向产业链合作和横向产业间合作,各类企业需要在大型复杂项目中充分协作,形成军团作战、全面推进的模式。 此外,还要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情报风险等等。

更多装备制造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装备制造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