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渔业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我国鳕鱼行业现状分析:命名混乱缺乏标准 品种不同价差十倍

2016年我国鳕鱼行业现状分析:命名混乱缺乏标准 品种不同价差十倍

2016-07-05 13:47:1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鳕鱼市场乱象背后是国内鳕鱼市场命名混乱、难以鉴别甚至以次充好的复杂现状。“鳕鱼产业亟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标志、认证标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文惠表示,针对国内市场鳕鱼产业的混乱现状,需要通过清晰标注捕捞海域、学名等来规范销售,“同时也要建立起第三方认证体系,对进口到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下是2016年我国鳕鱼行业现状分析:

2016年我国鳕鱼行业现状分析:命名混乱缺乏标准 品种不同价差十倍

  揭秘1

  傍“鳕”鱼身价倍增 品种不同价差十倍

  7月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京深海鲜市场发现,不少摊位都在出售鳕鱼,产品大多按照整段、切块陈列在冰柜,其种类和售价也偏向高端,多为法国银鳕鱼、阿拉斯加鳕鱼等,售价普遍在120-130元/斤不等。

  一位摊主拿起冰柜中的整段鳕鱼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肉质雪白且带有鱼鳞的品类是法国银鳕鱼,其价格受进口货源影响多为100-130元/斤,一般都是整条或分段加工后供给北京高档餐厅、酒店等。

  不过,与这些动辄百元每斤的鳕鱼相比,一种名为“龙鳕鱼”的产品则要便宜近十倍。

  “20元/斤,长期供应的话还可以更便宜点。”一位摊主表示,这种“龙鳕鱼”就是常见的油鱼,主要供应中小餐厅,烹饪的时候要控制用量,否则会引起腹泻,“口感也比较粗糙,不如银鳕鱼那么细嫩”。

  与线下批发市场相比,电商平台零售的鳕鱼品类更加丰富。新京报记者在1号店、本来生活等平台注意到,有大量标称“法国进口银鳕鱼”、“加拿大深海银鳕鱼”、“扁鳕”、“东北鳕鱼”的品类在售,价格相差也较为悬殊。如一款“法国进口银鳕鱼”售价为198元/斤,而“东北鳕鱼”价格仅为13元/斤。

  “目前鳕鱼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命名混乱。”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吴文惠告诉新京报记者,从生物学特性和国际通用分类而言,只有鳕科鳕属方可以称作鳕鱼,但目前这个专业指称已经被商家混淆,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也比较混乱。“许多非鳕科、鳕属的产品也标为鳕鱼出售,在商品流通上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叫法,容易误导消费者。”

  吴文惠介绍,目前鳕形目、鳕科、鳕属的鱼只有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而市场上常见的“法国银鳕鱼”实际上是南极鱼科,“银鳕鱼”实际上是裸盖鱼科,消费者很难分清,给整个行业也带来了困扰。

  揭秘2

  油鱼冒充鳕鱼可成吨供应毛利率超638%

  命名不清的同时,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遍布整个鳕鱼产业链。不少商家以低价采购可致人腹泻的油鱼,经过加工后以“龙鳕鱼”等名义堂而皇之地在餐厅高价出售。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以来,北京、南京等地餐厅曾出现多起消费者食用“鳕鱼”后腹泻、“拉油”的案例,其食材多为油鱼冒充。这种油鱼学名棘鳞蛇鲭,体内40%以上为蜡酯。由于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蜡酯,因此肠道受刺激后会出现腹泻现象,排出橙黄色的油脂

  而在国内某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直接打出“假鳕鱼”、“龙鳕鱼”、“油甘鱼”的名义,以13元-20元/斤不等的价格低价出售油鱼。

  6月30日,新京报记者以采购名义联系到一家福建供应商,其负责人表示可长期成吨批发供应油鱼,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分销商,通过其渠道销往餐厅、超市等,价格仅为2.7万元/吨,折合13元/斤左右。不过该供应商建议,在餐饮加工环节要控制量,“用料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另一位供应商则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油鱼业内一般称为粗鳞油甘鱼,因为价格低廉备受餐厅欢迎,最便宜时只有11元/斤,但在零售时一般会冠以其他名头,“像市场上卖的龙鳕鱼、马加鳕,其实原料都是油鱼”。

  事实上,这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催生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由进口贸易商从国外进口油鱼后,以低廉价格成吨批发给国内各个城市的分销商,再由其经过简单加工后转手卖给餐厅,最后以“龙鳕鱼”、“马加鳕”等各种名义高价出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曝光的以油鱼冒充鳕鱼的餐厅,其成品菜售价为48元/例,而以批发商推荐的不超过250g的烹饪比例和13元/斤的批发价格来看,每斤“假鳕鱼”的利润空间高达83元,毛利率超过638%。

  揭秘3

  专业采购也难辨别

  专家呼吁建立统一标准

  “在所有水产品中,最头疼的就是鳕鱼市场。”国内一家生鲜电商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鳕鱼市场以次充好或掺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通过感官特点进行分辨,甚至连专业采购人员都不敢轻易涉足这个品类,“尤其在国内经过分段加工后,单从肉质根本无法分辨捕捞海域、来源和种类”。

  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陈芝梦表示,市场上鳕鱼众多,但在产品被切片的情况下,不仅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就连专家也得查看检验检疫证明,或者验DNA分辨品种”。

  新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鳕鱼命名标准和市场规范的准则,也并未禁止油鱼的进口销售,但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制定出相关标准。

  香港在2007年出台《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入口商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此外,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允许贸易和食用油鱼,但在包装上必须得列出商品名和学名,不得与其他鱼类混淆,还要提示食用的风险和后果并给出食用建议。

  吴文惠建议,国内应尽早出台统一的鳕鱼商品标志规范,如直接在商品上明确标注捕捞海域、所属生物类目等信息,让消费者有明确的品类和价格参考信息,避免出现以低价鱼类冒充高端鳕鱼的情况,也能防止命名不规范引发的市场混乱;在此基础上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认证标准,对进口、生产加工等各环节进行认证,以提升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信任度。更多相关行业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鳕鱼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更多鳕鱼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鳕鱼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