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综合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

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

2016-11-07 16:09:5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沥青道路上嵌入传感器以实时收集路况和停车信息;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掌握建筑物中PM2.5数据;房间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对人体进行定位并调节出一个保温保湿的特定区域……。这些智能化的场景并不是那么遥远,而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细节。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有超过500个城市进行各类智慧城市试点或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计划。据《2016-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统计,“十三五”期间预计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智慧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大机遇、大战略、大方向,建设发展方兴未艾。所以,从绝对意义上说,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着不足现象。但是在相对意义上,从小范围内、小时间段内看,会有智慧城市过度的迹象,值得警惕。

  例如:有的地方马路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与车,但也在投入巨资推出所谓“智慧交通”平台项目;有的地方3年前建的园区与房子,现在房子依旧在,数据业务没多少,显得冷冷清清;不少企业拽着政府投资一些智慧产业的平台项目,项目清单不断增加,政府投资不断累积,却长期看不见效益,成为鸡肋。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相对过度的迹象是存在的。虽然说,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部分,能够对智慧城市整体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其社会与经济效益需要逐步显现,不会立竿见影。但在此过程中,不应忽视可能存在的过度建设迹象。这种“局部过度”,不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更重要的是,这种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若不调整,会致使相关政府部门越陷越深,进入恶性循环。在一些城市调研中,就有地方领导对建设智慧城市心有余悸。

  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不足是长期的、全面的、绝对的,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某些投资建设过度是短期的、局部的、相对的,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次要矛盾。当前,要防止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影响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甚至波及地方经济社会全局。那么,如何才能使智慧城市过度建设的迹象得到缓解并最终消除呢?

  一是从需求上下功夫。智慧城市的投资总是要对应着需求。在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务方面的各类投入都是供给,它们都要对应着各类需求。一些地方在需求上考虑不深、不细、不具体,没有充足的需求来引导供给、调整供给。未来,需求的功夫要下足,短板要补齐。

  二是千方百计引导企业投资。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企业“拽”着政府投资智慧城市。这些企业为政府出谋划策,把政府要投资的原因讲得很多,意义讲得很足,紧迫性讲得很重,引导政府拿钱购买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与服务。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而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共赢。对地方政府来说,要保护与转化企业的积极性,学会千方百计引导企业自身来投资,或者创造条件来形成有利于投资智慧城市的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过度投入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三是要加强大区域统筹与规划协调。智慧城市是共享的城市、开放的城市、创新的城市。以行政建制的县、区、市甚至小城镇来画地为牢,盲目建设,就可能形成过剩与恶性竞争。应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与共享、开放与互补。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初期,必须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以便统一规划、循序推进,同时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否则就会收到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缺如、成本预算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社会上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认识模糊,智慧城市建设在推进中就会容易出现偏差。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智慧城市建设免费报告

更多

智慧城市建设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