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环保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环保产业行业市场分析:PPP依然是环保行业最大主题

2016年环保产业行业市场分析:PPP依然是环保行业最大主题

2016-11-22 14:37:15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16年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目标。

  与此相呼应的是,环保部在上半年组建设立水、大气、土壤三大司局,出台“土十条”和发挥环保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广环保项目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水、大气、土壤顶层设计治理计划齐备,未来将实现真正。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6年环保产业行业市场分析

  2016年环保PPP模式的应用现状:

  2016-2021年中国环保产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在全国PPP项目库中,环保及公用事业类项目(含水利建设)达到了3194个,占全部项目的34.4%,是项目数量最多的领域;项目对应总投资额达到1.81万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7.05%,仅次于交通运输领域。

  从2016年1月底到6月底,环保类项目个数增长了30.4%,月复合增速5.4%;投资额增长了33.8%,月复合增速6%,略高于整个项目库的增速。未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环保类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2016年环保类PPP项目投资及其所占比重

2016年环保类PPP项目投资及其所占比重

  在环保类项目中,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建设三大类项目数量最多,分别占环保类项目的23%、16%、1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网建设、水利建设三大类项目的总投资额最高,分别占环保类项目的27%、18%、17%。

  从总投资额和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来看,海绵城市是增速和单位投资额最高的领域,水环境治理仍然“十三五”环保建设的重点领域,其中海绵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有望成为环保领域中投资体量和增速最大的细分领域。

2016年6月环保及公共事业类ppp项目分领域数量及比重

2016年6月环保及公共事业类ppp项目分领域数量及比重

  2016年环保PPP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预测

  1、PPP项目回报率低

  PPP项目回报率低,未形成成熟的回报模式。PPP项目天然的公益性质,加上有的基层政府不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模式,而把一些资金来源少、回报率低的“鸡肋”项目上报做PPP,致使PPP项目收益率普遍偏低。2015年1月,河南省推出的87个PPP示范项目内部报酬率在3.15-8%之间。对上市公司而言,项目公司成立后仍需融资(自有资金一般仅占20-30%),目前一般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资金成本在7%左右,再考虑交易费用和必要的回报率,上市公司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率。然而,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预期资金成本仅为6%左右,难以吸引上市公司的参与。

2016年1-6月环保ppp入库项目总投资额

2016年1-6月环保ppp入库项目总投资额

2016年1-6月中国环保PPP入库项目个数

2016年1-6月中国环保PPP入库项目个数

  环境服务价格缺乏调整机制。如,有些地方污水处理服务价格,并未因国家提高污水排放标准而相应提高,也未考虑污泥处置成本,更未涉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更新维护,而是一味地要求运营企业自行承担由此而增高的运营成本,导致企业财务困难。

  2、风险分摊不合理

  风险分摊不合理。传统的交通类BOT项目中政府与企业多为垂直系,即政府授权私营企业建设和经营,社会资本仅承担建设和经营风险,其他的设计、融资等风险均有政府承担。目前PPP项目中,上市公司同时存在融资、建设、经营风险,项目结构较为脆弱。

  3、执行层面风险大

  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低。PPP项目投资形成实物资产后,存在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一方面,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不强,难以转让交易;另一方面,PPP项目资产强调使用的配套性,如污水处理项目需要与市政管网对接才能投入使用。目前,PPP项目退出渠道主要是政府回购、转让给其他社会资本等,难以适应多元化的资产转化需求。

  其他执行风险。包括项目公司管理经验不足、合作风险、施工工期和质量控制风险、合同变更风险等。

  4、地方政府信用缺位

  企业对于PPP项目的担心主要在于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契约意识,政策随意性和执行性风险较大。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新政策时,可能并不考虑社会资本利益,随意制定新政策或变更原政策;另一方面,为促成合作,一些地方政府在前期会对社会资本做出脱离实际的保证或难以兑现的承诺,致使在合作期内兑现缩水或完全不予兑现。此外,由于PPP项目周期长,一些地方政府换届或换领导后,“新官不买旧账”,不履行合作协议约定,会使上市公司十分被动。PPP项目的失败案例中,不少是由于政府违背承诺而导致合作方利益受损。

  政府企业股权之争。股权之争一直是推广PPP模式的“拦路虎”。地方政府传统的“官老大”、“政府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对于PPP项目合作,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明确表示,企业可以入股但绝对不能控股,政府一定要保证51%的控股权,令许多上市公司望而却步。

  2016年环保PPP模式应用前景分析

  近三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了250余亿元,2016年这一项目将计划投入111亿元;而对于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015年我国形成的规模是130亿元,2016年将达到140亿元。此外,相比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难度更大,治理更难,所需投资也更多,将达到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规模。未来,随着立法和更多行业政策的出台,土壤修复领域势必拉动更多PPP项目的实施。

  另一方面,环保属性PPP项目对企业吸引力正在增加,伴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等治理条例的陆续出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效果较好的环保类PPP项目数量将继续上升。

  与业界的热情相比,环保部也在着力推动PPP模式。2016年4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将积极推进PPP模式。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立环境保护PPP中央项目储备库,并向社会推介优质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

  此外,环保部要求各地结合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治理任务的需要,围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建立重点推介项目库,上报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PPP项目绿色通道、部门联批联审一站式服务,制定支持性政策措施,确保高质量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PPP依然是环保行业的最大主题,主要表现在:地方融资平台逐步退出市场而上市公司订单快速增长;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区域综合治理等带来环保需求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国企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PPP的主要参与者。未来两年将是需求继续快速释放、PPP项目加速落地的时期。

更多环保产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环保产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