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是指投资创业者使用某一品牌,在品牌旗下的店面。连锁商业模式分为直营和加盟等多种形式,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
在中国其实早已存在“表面连锁”的实体,但并未冠以“连锁”二字,在改革开放前,众多的经营门店即已存在,只是分属政府部门所管辖,且无竞争,更无经营及利润上的压力,所以也就没有思考突破瓶颈的对策。
事实上中国对连锁业的接触与研究,可说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且欲抢占零售市场后,无论政府官员、学者或所谓的企业家才从“谈判”中学习,也因为这无数次的“谈判”经验,
使学者开始研究什么叫连锁业,更兴起学者、专家、官员等赶紧到香港、泰国、日本、美国等地区考察连锁店,而这一考察热潮确保给中国的流通业一个改革的新路,或许因为功力不足,造成相当多的连锁店只是招牌的一致,根本谈不上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等连锁店的精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物品从生产到销售皆有一定的流通管路,也就在这样的体制下,通过学者专家考察后对连锁业的鼓吹,各行各业便吹起了连锁之风,接着号称连锁却无连锁之实,搞了几年下来也尝到苦头,如资金不足、管理技术不佳、配送效率不好等问题,正因为如此才思考开放引进外资在特区及沿海开放的六大城市做“试点”,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却有种种的限制。
2016-2021年中国连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对于要不要继续对来年的连锁零售业发展做出预测就变得非常纠结。商业的融合速度快得让人无法想象。或许,这是对传统连锁商业最后一次做年度预测。未来,这样的预测必须要有更前瞻的视野、更高度的视角,且必须放大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去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否则,只围着我们自己的这个圈子打转,大家很可能就一直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迷茫。
经济下滑、电商冲击、来客减少、客单降低……很眼熟是吧?没错,市场环境一如往昔,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实体零售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9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1%,是2015年以来最低月度增速——其实,增速的回落是每个月的常态,且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1~9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累计同比增长仅为0.7%。如果让我们再把基数放大100倍,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而在零售业上市公司中,预报净利润第三季度下滑的企业已经达到14家。
实际上,从上半年的业绩中就可看出端倪。根据联商网统计的101家零售企业上半年的业绩显示,有42家企业的销售业绩出现负增长,同样有42家企业的净利率同比下滑,新华都、美邦等企业的净利润跌幅甚至超过150%。这些数据和现象充分表明,行业的增长仍将进一步减速,未来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
这是因为,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也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了“新常态”,即一个高增长时代或是周期已然结束,下一个高增长周期什么时候到来尚不知道,但至少不会是2~3年内的事情。
同时,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速下降是既定程序,经济环境在近一两年不会有明显好转,而产业必然会因此遭遇阵痛。根据IMF的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或为6.8%,明年为6.3%。实体经济本身增长乏力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制造业和其他实业产业感受的寒意可能只会更浓,这些都会传导到终端零售业。
此外,购物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一味贴钱的O2O,的确会夺走实体零售商不小的消费群体。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很多零售企业仍然固守着过往的盈利模式不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根本无力应对业绩下滑的困局,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流向他处。
在行业变革没有找到有效模式之前,行业增长的趋缓是不可避免的。
在国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指导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6商业特许经营体系评定全国公益巡讲”26日在长沙率先启动,业内人士共同就“经济转型期的连锁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深入交流。
商业特许经营进入中国30个年头,成为现代流通业发展主流,是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水平和连锁化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企业“借梯上楼”快速扩张的主要途径,对扩大内需和拉动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应对电商的挑战,帮助特许企业健康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目前正在开展“商业特许经营体系等级评定”工作。开展特许加盟的企业通过参与评定,可以帮助总部系统评估自身体系建设完善程度,查找问题与不足,防控体系风险。同时提升企业信用水平,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评定活动全程公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特许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一个特许连锁企业的命脉。要提升顾客最终的体验、保证服务和产品的品质、实现快速扩张和复制,体系是立身之本。从特许经营体系评定的角度,希望帮助企业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据悉,目前已有如家、福奈特、7天酒店、全聚德、肯德基、能动英语、绝味等近百家优秀特许品牌通过了首批开展的AAA评定。
更多连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连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