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全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8年的45.8%增长至2016年的65.2%,其中玉米机收水平由2008年的10.6%增长至2016年的61.7%。下面进行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表示,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20%;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00万台,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90万台和77万台,其他作业机具占比也在持续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745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二是机械作业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一大批从事农机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出现,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已经日趋完善。2016年,中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3万多个。
通过对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6年7.25亿千瓦增长至2015年的11.17亿千瓦,累计增幅54.06%。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
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成绩显著,但因限于农业机械制造能力和产业内部不平衡的现状,机械化程度还不高,我国农业装备的高端制造还有差距,我国农业主动力设备、农业作业机具、控制系统等核心农机研发能力还不足,产业化发展还不系统,柴油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大马力悬浮桥等零部件的生产供给能力还不足。
通过对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除了应用上的不平衡之外,目前我国农机装备还存在着产品品种不全、品质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特别是在高端、大型农业机械方面与国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农业领域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对于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推升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人口持续减少。2015年我国农民工人数达到2.77亿,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46%。农村人口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人口不足,农村雇工工价持续增长,至2015年每亩雇工工价达到112.4元,相比2008年增长142%。以上便是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农业机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业机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