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 智能家具市场现状

智能家具市场现状

2018-11-13 14:43:3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全球智能家居规模到2021年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左右,我国预计未来几年的智能家居规模增速保持在50%以上,随着智能家居逐步成为常态,将大大增加网络终端用户数。以下是笔者对智能家具市场现状的简单解析。

  通过对智能家具市场分析得知 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只有 0.1%,远远落后于美国的 5.8%、日本的 1.3%、瑞士的 1.3%和德国的 1.2%。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我国的智能家居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虽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市场规模上将会十分庞大。2018 年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将会超过千亿规模,到 2020 年渗透率也将会上升至 0.5%。从市场占比来看,家电类产品在智能家居当中占比最高,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三者市场占比合计超过 70%。而受到价格低、能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影响,智能锁、运动手环、家用摄像头等即时类产品的市场增速较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上涉及智能家居的挂牌公司有 81 家,其中有 30家主营业务为终端设备制造, 19 家涉及智能系统及解决方案,占据了智能家居行业的 60.49%。

  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分析师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5000多亿元。未来,家庭中的大小智能家居产品不再只是一个个呈孤岛状的智能单品,而是能够互联互通、可进化、可连接外部资源进行主动服务的网器,这是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制造商普遍发展方向。2017年包含联网灯光、安全、家电在内的美国智能家庭装置出货量已达2920万,年成长率达63%,总营收则达到3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年成长率达57%,过去多数使用者一直无法将家庭自动化当成改善房子居住优先级的首要目标,不过此一状况即将改变。

  从2017年来看,建筑商动作已转趋积极,IT产业也是动作频频,在2018年年初刚结束的CES就可以看出几个智能家居的趋势,首先是家庭安全系统,随着愈来愈多厂商发布不同新的DIY家庭安全系统,2018年的CES中,不同厂商展示了新概念或新系统,一般而言智能家庭安全系统的设置目的有二,分别是家庭安全与沟通的入口,例如安全监控摄影机可提醒主人,有一包裹送达大门或孩子放学回到家中,因此所以其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

  再来则是语音助理,目前看来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不仅智慧家电,AI也会成为智能家庭系统运作的重点,未来家中的装置可以互相沟通并自动执行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具有AI设计的家电,将包含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控的智能冰箱、洗衣机,还有可透过语音助理进行控制,例如:目前的厨房和洗衣产品都将支持语音控制,在此趋势下,未来厂商在语音控制产品的动作将越来越大。

  另一个潜在趋势则是智能家电与家庭其他装置的整合程度速度将会加快,就整体市场来看,2017年包含联网灯光、安全、家电在内的智能家庭装置出货量已达2920万,年成长率达63%,总营收则达到3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年成长率达57%,过去多数使用者一直无法将家庭自动化当成改善房子居住优先级的首要目标,不过此一状况即将改变。

  通过对智能家具市场现状的简单解析得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未来,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将是家居的理想状态,智能家居想像空间极大。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5.7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4%,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每年潜在新增市场在6030亿以上;我国拥有超过4亿户家庭,则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潜在存量市场在12万亿元左右;此外,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应用平台,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商业需求,有如PC及手机。住宅家庭将成为智能家居参与企业争夺的焦点市场。由此可见,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好了,以上便是笔者对智能家具市场现状的简单解析了。

更多智能家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智能家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