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全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7万亿元。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健康服务机构已形成四种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医院模式、医疗模式、以体检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及综合信息平台经营模式等。以下对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健康服务行业各项促进政策的出台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因为行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局面。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指出,根据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政策更完善,服务更系统,业态更成熟,模式更创新,产品更智能,技术更精准;然而,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医联体“虹吸”、多点执医实施困难、健康科技创新难、医疗零售缺政策、健康体检缺行标、健康信息孤岛多、健康管理人才少、健康保险存在壁垒等,给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现从六大趋势来分析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政策更完善:健康服务业近年来政策暖风频吹,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了保障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前提下,既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为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又要针对各方需求拿出一系列对症管用的实质性举措,满足社会迫切需求。可以预见,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的政策导向下,未来将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和运行环境。
服务更系统:尽管自2013年以来,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医疗服务仍“一枝独大”,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小”、商业健康保险“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制和医联体建设、鼓励社会办医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多元化办医健康格局正在形成。
业态更成熟:作为扩大健康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相关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的落地,已成为健康产业投融资的风向标,各新业态将在加快尝试、不断升级中走向成熟,并引领新的健康消费潮流。
模式更创新:健康产业横跨三大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融合性强。随着生活方式转变、消费升级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来自科技、零售、地产等其他行业的新兴市场参与者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参与者的跨界合作不断深化,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体育”“健康+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型的健康服务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圈得以不断扩张。
产品更智能:在数字化浪潮的大趋势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健康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渗透至健康服务业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产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个性化就诊体验、语音交互诊疗、新药模拟、健康信息数据挖掘等。
技术更精准:作为受政策影响深刻的细分领域,近年来精准医学乘着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两大国家战略春风,尽享政策红利。随着基因组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疗时代已经来临,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开始真正实现个体化、差异化治疗,并逐步深入疾病早筛、癌症诊疗等领域。
在很多的消费者看来,对于健康行业的需求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更多健康服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健康服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