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智慧养老市场2022年达到60000亿元左右,当下,智慧养老长达一年的建设,市场快速成长,在政策红利驱动下,良好运营模式成企业发展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投资智慧养老产业。以下对智慧养老政策分析。
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根据2022-2027年中国养老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为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及养老需求。现从行业规范、发展方案、监督管理、鼓励补贴和技术研发五大方面来分析智慧养老政策。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先关政策规范智慧养老行业,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出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支持城乡社区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2011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而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规划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编制智慧健康养老行业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完善服务流程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智慧养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健全,2020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逐步完善养老托育服务和相关用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制修订,强化标准实施推广,探索建立老年用品认证制度。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的深度应用,促进养老托育用品制造向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等数字化方式转型。推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后发赶超,启动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推广工程,实施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养老托育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
对于智慧养老行业,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鼓励补贴政策。在2021年10月颁布的《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中,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引导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除经济方面的鼓励外,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还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作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对参加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且培训合格的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发养老服务和老年教育课程,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教学资源及服务。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
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掉队”,正是由于科技尚未发展成熟到覆盖社会群体的方方面面,科技有责任和义务在发展中进一步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智慧养老行业服务新业态,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因此,智能化红利在惠及全民的同时,老年人绝不能掉队,科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新式的养老模式日趋流行,目前智慧养老行业产品技术进入成熟期,并持续向上。未来智慧养老将成为当下养老产业的一大增长点。2022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大力繁荣老龄消费市场,积极促进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
以上就是智慧养老政策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