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集成电路行业分析报告 >> 2023年集成电路行业政策:集成电路国家政策方向逐渐清晰

2023年集成电路行业政策:集成电路国家政策方向逐渐清晰

2023-04-03 16:38: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战略需求,我国的集成电路政策方向也逐渐清晰。当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作为其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下对2023年集成电路行业政策分析。

  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23-2028年中国专用集成电路行业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达到3401.89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销售额达到719.7亿美元,增幅居全球首位,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份额的21.15%,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欧洲地区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到316.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9.31%;日本销售额达到302.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8.89%;亚太及其他地区合计销售额达到2062.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0.64%,这说明全球集成电路主要市场在亚太地区,如加上日本,则要达到占比近70%的份额。

2023年集成电路行业政策:集成电路国家政策方向逐渐清晰

  集成电路行业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领域。为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现从我国九大区域颁发政策来分析2023年集成电路行业政策。

  1、北京: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

  根据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已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北京崛起,2022年产业规模已超过600亿元。1月31日,北京市公布《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扎实推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能方面,北京计划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

  2、上海: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根据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三者产业规模合计达到1.4万亿元。上海将以集成电路等产业为先导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上海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上海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将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制造、设计、装备、材料、零部件等技术攻关,高标准推进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发展。1月16日,上海集中发布2023年市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91项,其中有77项为科技产业类项目。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不仅包括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超硅半导体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与集成电路生产研发直接相关的项目,也涵盖上游材料设备制造端,以及下游电子、轨道交通等对本土芯片存有海量需求的重要领域。

  3、广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

  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又一批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随着“广东强芯”工程深入推进,广东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目标迈出坚实步伐。1月12日发布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粤芯二期、瑞庆时代、广汽自主品牌20万辆新能源汽车扩产、华星光电T9生产线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此外,粤芯三期、华润微电子、增芯科技传感器等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2023年,广东省要加快补齐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领先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加快粤芯三期、增芯科技传感器、华润微电子、江门中创新航等项目建设。记者还从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新一年,广州将聚力培育“万千百”亿级产业链群,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8%。在聚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方面,广州将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加快推进增芯半导体、粤芯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广州还将擦亮“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供需对接活动品牌,围绕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力、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的产业项目。

  4、浙江: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浙江从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入手,推动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发展。1月7日,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提出要在未来三年重点研制化合物半导体制造设施建设标准及能耗标准,规范存储器芯片、微控制器、数模/模数转换芯片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产品品类标准,制定各类集成电路设计规则和设计工具规范,以及后续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等全流程的标准。

  5、湖北:优势产业引领集成电路发展

  湖北以光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创新引领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月16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其中提出将推进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发展。该方案提出,湖北将以光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依托武汉新芯、高德红外、光迅科技等领先企业,以及江城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方案还提出了产业规模壮大、创新引领突破、品牌能力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完善、产业融合发展六大行动,如围绕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标准和专利布局等。

  6、四川: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创新性,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基石,是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代表性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键基础产业水平,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能源电子、中低轨卫星等新业态产业。

  7、重庆: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提振工业经济,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在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重庆用“真金白银”加以扶持。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围绕9个方面出台了23条惠企政策措施,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提出一揽子奖补激励政策。重庆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周翼表示,政府对集成电路版块的支持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投资额度12%的比例来对企业给予支持,最高每个项目支持500万元;第二个类型是集成电路制造封测类企业,按照企业贷款产生利息(根据人民银行基准利率)50%的比例进行支持,每个企业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第三类是针对为集成电路提供装备或原材料的企业,按照贷款额度利息的50%比例来支持,这部分支持额度是单个企业最高1000万元。

  8、天津: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

  聚焦建设创新策源地,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在1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津市特别提到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根据报告,天津西青区将加快天开高教科技园西拓展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南站科技商务区规划建设,提升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水平。

  9、深圳: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

  聚焦产销对接与高效交易,深圳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1月12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实施阶段性支持工业经济运行措施的通知。根据通知,深圳将聚焦消费电子、面板、芯片制造等行业,一季度开展5场以上专项产销对接活动。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尽快扩大成交规模,形成高效交易行业枢纽,一季度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予以500万元奖励。加快政府采购项目和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一季度完成全年采购额或合同额3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1月16日,深圳宝安区也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据了解,这些措施包括提升制造、封测环节核心竞争力,推动设计环节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构建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五项重点内容。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集成电路产业将逐渐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政府需要针对产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推动我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监管和规范,保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