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这是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CPI同比负增长现象。1—2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的显著下跌成为推动此次CPI负增长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2025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对CPI下降贡献了约0.60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八成以上。具体来看,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2.6%,牛羊肉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3.3%和6.6%。
分析此次CPI同比由涨转降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去年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的对比基数。扣除春节错月影响后,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天气利好鲜菜生长运输:2月份的有利天气条件促进了鲜菜的生长和运输,进一步拉低了食品价格水平。
过去两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持续处于低位。2023年和2024年的CPI实际增速均为0.2%,且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CPI曾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CPI增速目标设为2%左右,这是自2004年以来最低的CPI增速目标。报告指出,这一调整旨在通过政策和改革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食品行业的价格水平仍将面临较大压力。猪肉价格持续企稳,汽车等行业供应侧竞争激烈,可再生能源产能供大于求等因素都将对食品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CPI短期内可能继续保持低位运行。
总结
2025年2月的CPI数据反映了食品行业面临的复杂市场环境和价格波动压力。未来,食品行业的稳定发展仍需依赖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以实现供求关系的有效调节和平稳运行。
更多食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食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