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畜牧业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畜牧行业现状分析:我国畜牧业消费结构逐渐调整

2025年畜牧行业现状分析:我国畜牧业消费结构逐渐调整

2025-03-11 10:02:19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的农业产业格局中,畜牧水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保障居民膳食营养的关键一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畜禽水产品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超过36%的膳食蛋白质,满足着人们对优质蛋白的需求。然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正面临着饲料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平衡以及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国家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剖析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其发展空间潜力,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畜牧行业现状分析

  一、畜牧行业面临的需求缺口挑战

  (一)常态思维下畜牧产品需求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畜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为引导居民科学营养膳食,国家曾制定相关发展纲要。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居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43.7kg,猪、禽、牛、羊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4.04kg,蛋类、奶类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4.6kg、25.0kg、46.4kg,从总体来看,居民畜产品消费基本符合营养目标。在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常态发展的情况下,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国居民对主粮、畜产品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二)底线思维下畜牧行业的困境

  当处于底线思维情境时,国际关系紧张会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往来,此时国内市场成为保障食物供给的核心。畜牧行业在养殖过程中,对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依赖程度较高。2023年,我国玉米、大豆的进口量分别达2713万t和9941万t,饲用占比分别为95.8%和63.4%。尽管近几年大豆产量有所增加,2023年国产大豆产量达到2084万t,但自给率仅为17.3%,远远无法满足饲用消费需求,对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产生了明显冲击。若国际形势持续紧张,大豆等饲料粮进口受阻,且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肉蛋奶的安全自给将面临严峻挑战。预计到2030年,玉米和大豆缺口将分别达到3133万t和9619万t,这些缺口主要体现在畜禽饲料的需求上。

  (三)极限思维下畜牧行业的水土资源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较大,且进口来源国集中。在极限思维下,比如遭遇战争等极端情况,国际全面封锁会使我国仅依靠国内资源难以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尤其是对畜禽水产品的需求。通过相关概念换算,若要满足国内食物消费,到2030年,土地资源缺口将达14亿亩,缺口比例达55.8%,其中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土地缺口分别达到7.40亿亩和5.53亿亩,占缺口比重的52.9%和39.5%;虚拟水资源缺口约为1124.4亿m³,缺口比例达31.1%。这表明在极限思维下,我国保障大食物安全的水土资源压力巨大,保障畜禽饲养所需大豆供给的压力尤为突出。

  二、不同产业助力畜牧行业拓展发展空间

  (一)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拓展畜牧饲料空间

  非粮饲料资源替代常规蛋白能量饲料的潜力巨大,能够有效拓展畜牧饲料资源空间。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亿t,像2022年全国玉米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3.01亿t,小麦秸秆为1.43亿t,水稻秸秆为2.2亿t,还有少量棉花和薯类秸秆。利用微生物技术,可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酵母蛋白。理论上,1g秸秆经过处理后可转化为0.15g酵母蛋白。若能利用全国10%的秸秆进行生物合成饲用蛋白,理论上可转化为1050万t的酵母蛋白,相当于2280万t豆粕的蛋白供应量。

  除了秸秆,食品和发酵工业副产物、动物屠宰加工副产物、资源性昆虫以及藻类等,经过处理后都可作为动物饲料。例如,收集全国60%的餐厨剩余物进行处理,可获得660万t饲料原料,相当于增加约220万t豆粕供应量;白酒糟若按一定方案替代豆粕和玉米,可节省约250万t的豆粕和350万t的玉米;我国每年可开发的动物源性饲料蛋白资源合计约180万t,相当于增加400万t以上豆粕供应量。

  (二)挖掘饲草潜力支撑畜牧行业发展

  饲草产业对畜牧行业中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测算,为满足2025年我国畜禽饲草需求,当前我国青贮玉米、苜蓿干草以及其他牧草存在5651万t的供需缺口,到2030年这一缺口更是达到6200万t。为了弥补缺口,需要充分挖掘饲草生产潜力。可以通过统筹利用现有土地和水热资源,推进“粮草兼顾”型种植结构,保障优质饲草供应。利用盐碱地、农闲田等边际土地种植牧草,开发人工种植、改良天然草地、提升人工草地生产技术水平等方式,可有效增加饲草产量。据估算,适当开发和改造现有边际土地,增加1988万亩种植专用青贮玉米、6477万亩种植禾本科牧草,可生产1590万t全株玉米青贮、2590万t禾本科牧草(均为风干草),能有效弥补当前畜牧行业的饲草缺口。

  (三)优化畜牧结构释放增产潜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消费结构逐渐调整,禽肉占比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以白羽肉鸡为例,其生产周期短,仅42天左右,成本低且可控,饲料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生猪。生产1kg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37%的粮食。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794万t,如果其中的30%转变为生产鸡肉,就可节省粮食640万t,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目前玉米单产水平350kg/亩计算,可节约耕地1800多万亩。因此,基于居民膳食营养需求优化畜牧业结构,能够释放畜牧行业的增产潜力。

  (四)生态旅游促进畜牧养殖结构优化

  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畜牧水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出许多新业态。休闲观光畜牧业融合了畜牧业与旅游业的优势,通过开展游客与牧民一起挤奶、放牛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品尝特色农畜产品,不仅促进了牧业人口向商业服务业转移,还提升了畜牧业整体效益。在水产业方面,海洋牧场发展迅速,2015-2023年,我国已建成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中游钓型海洋牧场凭借独特的休闲海钓体验和全方位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海洋资源利用效益。生态畜牧水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畜禽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同时促进了畜禽水产养殖结构的优化,使畜禽水产品更加多样化。

  (五)生物医药拓展畜牧养殖发展空间

  生物医药技术的进步对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自我国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后,中草药在畜牧产业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证实,中草药可代替抗生素,具有调节动物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改善机体健康等功能,有助于提升畜禽水产养殖产能和产品品质。利用生物医药技术,还能提高中草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含量、优化质量控制,提升其科学性和市场竞争力。

  在畜禽水产品加工方面,生物医药技术可开发更有效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肉类加工中利用生物酶或微生物分解肌肉纤维,改善肉类嫩度和口感;在鱼类加工中应用高效分离技术提取高附加值产品。此外,畜禽动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实验模型,对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

  三、畜牧水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潜力计算

  (一)基准情境下畜牧水产业潜力

  基于特定模型模拟分析,以2020年为基期,模拟期至2035年,设定经济、农作物亩产外生增长,测算在当前水土资源约束下,现行经济、技术条件下畜牧水产空间拓展潜力。相比2020年,2035年水产品、禽肉、猪肉、牛肉、羊肉、奶类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1.5%、24.9%、45.3%、18.8%、19.3%、30.8%;相比2023年,2035年的增产潜力分别为11.8%、15.1%、1.8%、6.0%、10.6%、7.8%。其中,由于2020年猪肉产量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降明显,所以猪肉增产潜力较大。

  (二)设施农业下畜牧水产业潜力

  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渔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形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畜牧生产效率。以楼房养猪和蛋鸡叠层笼养为代表的现代设施畜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通过模型模拟,相比2020年,2035年水产品、禽肉、猪肉、牛肉、羊肉、奶类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2.3%、31.4%、43.7%、19.4%、22.1%、35.1%;相比2023年,2035年的增产潜力分别为12.6%、21.1%、2.0%、6.5%、13.1%、11.4%。

  (三)种养结合下畜牧水产业潜力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畜牧水产业生产效率。经模型模拟,相比2020年,2035年水产品、禽肉、猪肉、牛肉、羊肉、奶类的增产潜力分别为17.6%、29.9%、43.7%、19.1%、23.0%、33.5%;相比2023年,2035年的增产潜力分别为8.2%、19.7%、2.0%、6.3%、14.0%、10.0%。

  (四)综合模式下畜牧水产业潜力

  综合模式是在大食物观理念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模式。畜牧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通过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开发非粮饲料资源、推进种养结合等多种方式,有效拓展畜牧水产业发展空间潜力。模拟结果显示,相比2020年,2035年水产品、禽肉、猪肉、牛肉、羊肉、奶类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2.9%、34.7%、43.9%、20.6%、23.2%、37.4%;相比2023年,2035年的增产潜力分别为13.1%、24.1%、2.2%、7.6%、14.1%、13.3%。综合来看,综合模式的增产潜力最大,禽肉、羊肉、奶类和水产品的增产潜力较为突出,而猪肉增产空间相对较小,目前已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畜牧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不同战略思维下的需求缺口来看,常态思维下基本需求可满足,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下则面临粮食和水土资源的严峻挑战。不过,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如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挖掘饲草潜力、优化畜牧结构、发展生态旅游和生物医药等,能够有效拓展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空间。从发展空间拓展潜力计算结果可知,综合模式下增产潜力最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应对不同战略思维下的挑战,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养结合等综合模式,促进畜牧水产高效安全生产,不断拓展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空间,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推动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畜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畜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