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我国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攻关

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我国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攻关

2025-03-11 16:21:5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关键力量。固态电池,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正逐渐成为行业焦点。它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展现出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安全等痛点问题的潜在 “钥匙”。不过,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技术与产业层面的挑战。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一、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特点剖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固态电池主要指固态锂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基本一致,但关键区别在于用固态电解质替换了传统电解液。依据电池电解质中固液含量的差异,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液体质量占比 5% - 10% ,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折中方案;全固态电池则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在安全性和理论能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固态电池处于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主流技术路线。依据电解质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技术方向。聚合物电解质由聚合物基体与锂盐构成,高温时离子电导率高,易于加工,电解质 - 电极的界面阻抗可控,是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技术路线,但室温下离子电导率较低,仅为10−7 10−5S/cm 。氧化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不过与正负极材料的界面接触较差,导致界面阻抗较高。尽管如此,因其综合性能较好且易于大规模生产,目前产业化进展最快,有望在混合固液电池中率先应用。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但其与电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较差,且电解质易氧化,技术难度较大,更适合应用于全固态电池,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二、国外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态势

  全球主要汽车强国纷纷将固态电池视为重要战略方向,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求在新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

  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深远。2018 年,组织 23 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 15 家学术机构共同开展研发。2022 年,经济产业省牵头建立电池制造产业链,重点聚焦固态电池领域,并发布《蓄电池产业战略》,计划到 2030 年基本实现全固态电池实用化及全面商业化,拟投资 1205 亿日元用于相关技术研发。在技术成果方面,丰田在 2020 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试制车,2023 年宣布攻克固态电解质界面龟裂问题,制造出续驶里程达 1200km、充电时间仅为 10min 或更短的固态电池,计划于 2027 - 2028 年实现装车应用。此外,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专利领域优势显著,丰田、松下和出光兴产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三。

  韩国同样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发展。2021 年发布《K 电池发展战略》,计划到 2030 年前联合企业共同投入 20 万亿韩元用于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力争在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初步商业化。三星 SDI 已开发出体积能量密度为 900Wh/L、循环寿命 1000 次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并建成中试线,计划于 2027 年大规模量产。三星 SDI 和 LG 新能源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也分别位列全球第 4 位和第 6 位。

  欧洲将固态电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出《电池 2030 规划》及《2030 电池创新路线图》,并批准欧洲固态电池投资专项计划,由欧盟多国共同出资 32 亿欧元支持研发和产业化。

  美国制定了明确的固态电池发展目标,在《国家锂电发展蓝图 2021 - 2030》中提出到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示范应用和规模化生产。美国 Solid Power 公司开发出单体能量密度 390Wh/kg、循环寿命超过 1000 次的全固态电池,并通过针刺、过充等安全性测试。

  三、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国选择在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的同时,大力推动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在政策支持上,我国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攻关。2021 年,科技部在相关计划中设置固态电池基础前沿技术课题;2022 年,九部门颁布的方案明确要研究固态电池等前沿储能技术;2023 年,国务院印发的计划进一步提出布局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产业化进展方面,我国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全球率先量产上车。2022 年 1 月,搭载赣锋锂电半固态电池的东风风神 E70 全球首发并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2023 年 6 月,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交付蔚来汽车并搭载于蔚来 ET7 车型,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360Wh/kg,循环寿命超过 1200 次,实际续驶里程突破 1000km;2024 年 4 月,清陶能源的超快充固态电池应用于智己 L6 车型,续驶里程超 1000km。宁德时代发布的 “凝聚态电池” 也是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 500Wh/kg,已具备量产能力。

  四、固态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共性难题

  技术和成本是制约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在技术层面,固态电解质电导率低,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尽管行业尝试通过替换元素或掺杂等方式提高电导率,但与液态电池相比仍有差距;界面阻抗大,固态电解质和电极间界面相容性低,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现有改善手段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金属锂负极在循环中易出现锂枝晶及孔洞,威胁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无法完全消除负极析锂问题。

  成本方面,固态电解质成本高,是固态电池主要新增成本;生产工艺不成熟,缺乏规模效应,产业链不完备,生产设备需定制化开发,进一步推高成本;当前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约为 1.5 - 2.5 元 / W・h,显著高于液态电池。

  (二)我国固态电池产业面临的独特挑战

  我国固态电池发展还面临技术布局受专利标准限制的问题。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均来自日韩,这制约了我国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研发和海外出口。同时,我国在固态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全评估、性能测试等环节缺乏相关标准,限制了产业发展。

  此外,全固态电池与我国现有成熟的液态电池产业体系兼容度较低。我国在液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 年动力电池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占比均超过 70% 。一旦全固态电池大规模推广应用,将对我国液态电池产业造成冲击,尤其是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环节,现有电池产业还可能面临 “船大难掉头” 的风险。

  五、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我国需加强统筹谋划,提升固态电池战略地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优化产业链布局,围绕固态电池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政策引导建设,调整现有动力电池总体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链;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对相关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税收优惠,如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中,对使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取消免税额上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吸引私募资金和风险投资,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聚焦关键技术,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固态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鼓励企业联合开展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电池制备、失效分析评价等技术创新,发挥国资央企产业引领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的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关键技术,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创新攻关效能;支持具备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加强国内外专利布局,探索建立 “专利联盟”,应对国际知识产权挑战。

  加快标准制定,抢占标准国际话语权。完善固态电池标准体系,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全评估、性能测试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研究,搭建标准共享平台;推进标准国际化,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推动固态电池标准和结果国际互认,掌握全球固态电池主动话语权。

  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面临技术、成本、专利标准等诸多挑战。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竞争激烈。我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面对这些情况,我国需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标准制定,构建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以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巩固和扩大我国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更多固态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固态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