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通用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动船舶行业现状分析:各类船型发展潜力巨大

2025年电动船舶行业现状分析:各类船型发展潜力巨大

2025-03-13 15:14:3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电动船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受益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溢出效应,电动船舶发展迅速,成为航运领域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其在减少碳排放、降低噪音污染等方面优势显著,不仅符合当下环保需求,也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今,电动船舶的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崭露头角,正逐步改变着传统航运格局。

  一、电动船舶发展概况:规模扩张,技术革新

  《2025-2030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初,我国电动船舶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已建、在建纯电池动力船舶达440余艘。从动力类型来看,纯电池动力船舶占据主导,数量为440艘,混合动力船舶有63艘。船型分布上,客船数量最多,高达437艘,货船及其他类型船舶共66艘。在船长方面,20米以下的有274艘,超过20米的为229艘。航区分布以内河为主,内河船舶数量达479艘,沿海船舶有24艘。在充换电方式上,充电是主要的补能模式,采用充电方式的船舶有490艘,而换电式船舶仅13艘,不过换电模式已处于试点建设阶段。

  电动船舶的动力系统是其核心技术所在。与内河柴油动力船舶不同,电动船舶依靠电能驱动,电池系统提供的电能通过配电系统传输给推进电机,进而驱动螺旋桨运转,同时配电系统还为船舶日常用电供电。电池管理系统则实时监控电池的温度和电量等状态。由于不同船型的运输需求、载电量以及电池系统布置存在差异,电动船舶在建造时,需要电池、电机、电控厂商进驻船厂对设备进行联调联试,以确保船舶的可靠性。在航行过程中,电动船舶要充分考虑不同航行场景下的耗电速度、操船方式,以及充换电操作的安全性、充电时长和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

  在充换电设施建设方面,目前电动船舶充电普遍采用一船一桩的配套方式。由于现有电动船舶多为客船,航线和靠泊码头固定,所以充电地点和充电桩也相对固定。换电式电动船舶起步较晚,换电站尚处于试点建设阶段,上海港、南京港等多个港口各建有1座换电站。

  二、电动船舶技术及应用剖析:优势凸显,前景广阔

  (一)技术对比:与电动重卡相互借鉴,箱式电源技术领先

  电动货船与电动重卡技术特征相近。电动重卡分为载货汽车和牵引车辆+挂车两种类型,核定最大总质量大于14吨,主要用于中短途货运。2023年,我国电动重卡销量3.05万辆,比2022年增长48%,渗透率4.6%。电动重卡的换电模式适用于港口、钢厂等连续作业场景,充电模式则适用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运输场景。这为电动货船的运营模式提供了借鉴。

  箱式电源技术在电动船舶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一般布置于电动船舶的船尾,在码头泊位进行换电吊装。我国在箱式电源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远系、中船系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研发。我国研发的箱式电源接插件在满足能源行业标准的同时,供电、通信功能集成方式多样。国外虽探索箱式电源技术早于我国2-3年,但在技术研发速度和应用推广水平上不及我国。

  我国电动船舶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电力推进、箱式电源等关键技术领域表现出色。全球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中我国占6家,部分企业还取得了船级社船用产品认证。在电池管理方面,多家船企具备研发能力并获得船级社认证。电力推进系统方面,我国船企能够自主研发并提供总包解决方案。箱式电源技术通过市场化参与,实现了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规模化推广。

  (二)适用船型:各类船型发展潜力巨大

  电动客船技术成熟,为旅客提供安静、舒适、平稳的出行体验,应用场景丰富,便于开展交旅融合实践,深受旅客喜爱。其航线固定,充电设施完善,能够满足水路客运需求,是内河船舶电动化的重点发展船型。

  内河电动集装箱船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以及散改集、铁水联运的推进,集装箱运输量持续增长,电动集装箱船数量也将稳步上升。其可利用集装箱码头或专用换电设施换电,提高运营效率。加之相关商业模式的应用和成本降低,电动集装箱船有望成为电动货船的主力船型。

  电动散货船发展乐观。我国内河散货船数量众多,但由于舱室布置和传动系统的限制,电动化改造难度较大,多以新建为主。随着充换电设施完善、技术进步、商业模式成熟,电动散货船的投资成本将降低,营运收益会提升,数量规模将不断扩大。

  公务服务船适合电动化升级。公务服务船船型多样但数量较少,使用区域固定。借鉴电动汽车发展经验,对其进行电动化升级,可根据使用需求合理配置载电量和充电频次。

  (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覆盖多元领域

  随着电动船舶规模化、全链条发展,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客船领域,涵盖滨江游、库湖区游、短途观光游和中长途观光游等;集装箱船方面,包括中短途中小载箱量、中长途中小载箱量以及中长途中大载箱量等运输场景;散货船的应用场景则有中短途中小载货量、中长途中小载货量和中长途中大载货量;公务服务船主要应用于工作公务场景和服务场景。

  三、电动船舶发展策略:多方发力,协同共进

  (一)强化安全与应急管理

  水运运输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明确电动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动力电池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等各方在运营和应急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涵盖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针对电动船舶运营事故特点,加强预警报警、船舶拖带、人员撤离和火灾处置等应急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二)以标准引领船、岸、电衔接

  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电动船舶相关标准,尤其是船、岸、电衔接的重点标准。统一软硬件衔接标准,包括通信协议、接插件等;规范船用动力电池系统、箱式电源的产品及测试标准,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码头充换电设施建设和安全操作标准,建立涵盖电动船舶和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操作及检验检测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电动船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救生系统等关键系统和新船型的集成研发。加快超大功率快速充换电、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动力电池、电池模组轻量化小型化等核心技术的攻关,提升电动船舶中试能力,完善中试技术体系和服务网络,深入研究安全风险防范技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关键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完善管理制度

  航运企业要落实船员管理主体责任,结合电动船舶运营和技术特点,组织船员培训,借助电动系统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提升船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电动船舶试点运营前,试点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各相关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要依据职责加强指导,海事管理机构要研究船员适任标准,将电动船舶船员纳入法定特殊培训范围。

  (五)用好配套政策资金

  充分利用财政现有资金,推动电动船舶研发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电动船舶行业现状分析指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的政策,用好设备更新补贴资金,减轻船舶所有人的初始建造投资压力。发挥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利用绿色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种融资方式,降低电动船舶产业链综合融资成本。对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免容量电费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电动船舶行业在2025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发展概况来看,无论是船舶数量、技术水平还是充换电设施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技术及应用方面,电动船舶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各类船型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同时,为推动电动船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安全管理、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到政策资金支持等多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未来,电动船舶将在绿色航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我国乃至全球航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更多电动船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动船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电动船舶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