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业与保险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5 年,金融保险行业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发展期。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举措,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金融保险的基本内涵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保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金融保险行业涵盖了金融和保险两大领域的业务。金融涉及货币资金的融通活动,像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等;保险则是通过契约集中资金,对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进行补偿。如今,该行业主要细分为银行业、保险行业和证券行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内银行业务发展正努力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而金融保险业也愈发重视后端信息整合,期望通过稳定、高效的工作流程平台,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
(二)金融保险的职能属性
金融保险具有经济补偿的基本职能,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其本质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反映了国民经济中的特殊调整和再分配关系,虽然具体的经济关系会因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经济补偿始终是其核心功能。此外,保险还具备衍生功能,能够积累大量资金用于投资,获取利息收益,进一步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
(一)行业规模与业务发展
2022 年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到 419.64 万亿元,同比增长 9.9% 。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 379.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 13.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 27.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 。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保险产品研发创新上持续发力,金融保险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人才队伍现状
随着金融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从 2019 - 2022 年,从业人员数量从约 200 万人增长到 270 万人 。然而,当前人才队伍存在结构问题,新毕业的高校学生缺乏行业经验,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新产品研发人才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制度体系不完善
金融保险行业作为新兴领域,其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扶持、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目前,我国针对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虽有一些政策规章,但专门针对金融保险行业的独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许多相关内容掺杂在其他制度中。立法监管的不足,使得行业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等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尽管金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增加,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新入职人员大多为高校毕业生或转型人才,对金融保险行业的实际操作和业务流程了解有限,经验的欠缺影响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高级管理人才和新产品研发人才的短缺,导致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三)外包业务发展滞后
金融保险行业包含多个主体,需要各主体协同发挥作用。西方许多国家推行 “金融保险行业外包” 模式,借助第三方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尚未为第三方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银行内部保险产品的销售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效率和专业性。
(一)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行业规范发展
制度是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加大对金融保险行业的关注力度,创新调控方式,强化调控力度。一方面,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将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个性化指引政策相结合,使其与不同地区的金融保险行业发展态势相适应。例如,根据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立法工作,完善金融保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监督效果,维护行业秩序,彰显法律的权威性。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发展动力
人才是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为解决当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采取 “吸引策略” 和 “培养策略”。在吸引人才方面,我国应借助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金融保险行业,促进人才在不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中西部地区可通过政策优势吸引东部地区的高端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在培养人才方面,金融保险行业的从业机构应与高校紧密合作,依据岗位需求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推进外包业务,增强行业专业水平
推进金融保险行业的外包业务,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有助于提高行业产品的针对性、业务的规范性和体系流程的科学性。政府和银行等主体应为第三方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利润空间。在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经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探索适合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外包业务发展的模式,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2025 年的金融保险行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尽管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制度不完善、人才短缺和外包业务滞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推进外包业务等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推动金融保险行业朝着更加规范、高效、专业的方向发展。然而,鉴于我国金融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且国情特殊,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可能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行业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为金融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金融保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保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