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价格指数达到102.9,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摩托车行业价格持续走高。多个品牌车型出现价格调整,国产摩托车正在重新认识自己,在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还想让用户全方位认可并扩充市场,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逆增长。
受春节假期影响,我国摩托车1月产销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与历年同期数据相比,传统中小排量摩托车内销表现略为疲弱,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保持快速增长;外贸市场虽有回落,但高于近年来同期数据,延续了高景气运行的态势。总体来说,我国摩托车工业运行较为平稳。
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支撑了中国摩托车出口保持高景气运行。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摩托车出口1192.7万辆,同比增长23.0%;出口额70.1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创10年来新高。
从月度走势看,2021年2月份中国摩托车出口量同比增幅超167.2%,因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出口额大幅增长187.4%。2021年上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基本维持在40%以上水平,下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同比逐步回落,第四季度出口量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2-2027年中国电动摩托车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从中国摩托车的出口目的地看,分布各有特点:拉美市场需求旺盛,对非洲、欧洲出口份额持续提升,北美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亚洲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其中,墨西哥、多哥、菲律宾为2021年中国摩托车出口前三大目的地。
未来国产摩托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理性,性能和品质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刻,马上就实现。所以国产摩托车价格的进一步下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单的价格战那么简单了。
它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方向,不然就会很容易崩盘,毕竟国外品牌对于内地市场是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会见缝插针,争夺市场。
尽管当前经贸形势复杂,但中国摩托车企业仍加大研发力度,发布了不少新款车型,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步伐。从产品结构看,在国外市场,大排量摩托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内市场,中排量摩托车增量明显,以此满足入门级摩托车玩家升级置换的需求。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和电动摩托车成为摩托车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摩企车企融合发展,加快两轮产业升级,入局新能源车产业,“四轮”与“两轮”产业形成互助融合态势。
去年,吉利、长城等汽车品牌纷纷成立公司或收购摩企进入摩托车行业,布局两轮行业规划,一些摩企与车企联手做品牌营销,如春风800MT与长城坦克联手发布联名款,提升新产品关注度的同时,采取联名营销模式实现品牌双赢。同时,摩企产业链上浮,布局汽车行业赛道,如吉利与力帆联手打造合资公司睿蓝汽车,挺进汽车万亿“换电”大军,布局换电市场。
行业研发向边缘式创新不断拓展。对比过去在精选材质与提升制造工艺上进行琢磨,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对车体及其关键件的研发设计开始向高新科技应用拓展,互联网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边缘式创新成为产品竞争力的又一突破点。
展望2022年出口前景预计我国摩托车出口将稳中有升。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印尼、马来西亚等市场对中国摩托车的关税优惠效应将逐步显现,对中国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出口将产生长期利好,同时也将提升东南亚地区电动摩托车的渗透率。此外,多国因疫情压制的摩托车需求潜力仍未完全释放,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出口欧美市场仍有潜力可挖,全地形车出口北美的关税或将延续豁免政策等,说明中国摩托车出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国内摩托车新消费群体正逐步形成,这一群体的升级置换需求以及“禁限摩”政策的可能性调整也将推动摩托车内销市场保持较高热度。
更多摩托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摩托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