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光电线缆:生产能力提升 市场好坏不一

光电线缆:生产能力提升 市场好坏不一

2009-01-01 10:45: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电子线缆品种多,市场巨大。近几年,一些产品市场萎缩,另一些产品市场迅速扩容。企业在进入电子线缆市场过程中,要谨慎,防止产能过剩,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20年来我国光电线缆行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生产能力已跻身世界第二,电子线缆的产量可列世界第一,成为行业中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可是近些年来,铜价不断攀升,2002年世界信息化泡沫破裂的余波殃及我国,国外低价倾销的光纤给我国新兴的光纤光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协会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配合政府和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协会还在行业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上,行业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方面积极开展引导工作,为光电线缆行业快速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RF电缆市场集中度高
   
    最近几年,我国移动通信用RF(射频)电缆得到飞速发展,市场需求量年增30%以上。电话机、收音机、电视从发明到获得5000万用户分别用了90年、35年和15年,而GSM网络发展不到5年就累计了5000万用户,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在20年间从零发展到了5亿多户。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各月份的统计月报,移动通信用RF电缆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有近20家企业生产皱纹导体电缆,2004年销售量约4.5万公里,2005年达到6万公里;2006年产量约为8万公里,销售额达到20亿元左右。最近协会对2007年的销量进行了调研,10家企业销售量总计为16.35公里,数量出乎我们的意料。据此,前两位的企业(即亨鑫和汉胜)占销售总量的54.10%,前三位占总量的66.33%,前五位占总量的81.84%。这表明,这个产品的集中度是很高的。
   
    部分企业在扩大出口,以汉胜为例,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从技术发展来看,我们的RF电缆产品技术指标早在20世纪末就已全面赶上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个别指标还稍优于国外产品,全面满足了国内用户的使用要求,被大多数用户接受。
   
    目前,我国的生产线在全球线缆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无论是物理发泡剂生产线(最先进的C02发泡,高达84%的发泡度)还是轧纹生产线(含三重牵引),我们的企业都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们在亨鑫看到了他们自行设计的制造轧纹设备,博采各家之长,达到极佳的使用效率。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从2006年开始,在移动通信网络和基站建设中采用光纤拉远技术,并且在天线接收信号后立即进行光电转换,用软光缆组件将信号传至地面,即已经出现了皱纹导体电缆的更新换代产品。我们估计,目前电缆的增长势头还能维持2年-3年,软光缆组件将取代一部分市场,但也不可能是100%,但达到50%是完全有可能的。
    自去年以来,几家企业要投资上马通信RF电缆产品,我们认为要慎重,一方面我们希望产能不要过剩,产业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看到已经有替代产品的出现,不能视而不见。
   
    谈到这个通信RF电缆,铜包铝线作为它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这几年国内也发展得比较好。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市场上还主要是美国柯普维(Copperweld)的产品,现在已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产品。更有甚者,去年大连傅氏还成功并购了Copperweld公司,成为FushiCopperweld,无氧铜带的质量也已全面提升,铜带硬度、厚度的均匀性以及长度等都有显著改进。
   
    通信电缆市场萎缩
   
    通信电缆市场已开始大幅下降,我们在“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都认为全塑市话电缆的市场将是稳中趋降。由于大多数市话电缆被光缆取代,需求几乎为零,而且每增加一户电话用户所需的话缆数量也有所下降,但由于每年仍有接近4000万户的新增用户,因此近年来通信电缆仍然保持了每年6500万公里到7000万公里的市场需求,我们行业中也有7家企业成功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
   
    从去年开始,通信电缆市场急剧萎缩,据估计降幅达到50%以上。原因很明显,我国的固话用户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5月电信业统计月报显示,固定电话用户合计为3.6亿户,较去年末减少了654.8万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的99.5%。
   
    这几年通信电缆市场表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600对以上大对数电缆需求甚少。随着铁路电气化、自动化的推进,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需求明显增长,已有10家企业获得入网证,其中尤以东强(江苏东台)所占市场份额最大;数据电缆持续发展,话缆与数据缆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话通信电缆的工作频率在提高,30MHz的宽带市话电缆标准早已推出,数据电缆也不再局限于典型的4对,25对、50对,150对甚至200对的数据电缆都已进入市场。
   
    数据电缆技术升级快

      数据电缆市场继续扩大。在市话通信电缆市场容量萎缩的背景下,制造企业自然将目光放到数据电缆的制造上。事实上,几年前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对原用于生产通信电缆的串列线进行改造以适应数据电缆制造的要求。生产通信电缆的大型企业也都配备了先进的数据电缆生产线,如亨通、永鼎等。金东等专业的设备制造商订单饱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市场的活跃程度。
   
    数据电缆主要包括五类线、六类线,增强型五类线、六类线,七类线和增强型七类线。除非屏蔽的产品外,还有屏蔽的产品以及跳线电缆。
   
    我们在组织编写“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时候,曾经对我国数据电缆的市场需求做过一个统计分析,认为年需求量在300万箱左右,其中1/3为外销。经过这几年的观察,这个数据偏保守,因为我们对归口到建筑系统的综合布线市场关注不够。
   
    领迅科技(即原乐庭)继续处于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在3年前他们的年销售量已达到150万箱。最新的消息是他们在昆山的新厂已经开工,很快将使他们的总产能达到35万箱/月,近几年他们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产能的扩大,使他们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宁波一舟集团,他们专注于安防产品,数据电缆是重点产品之一。去年江西的一个新厂开工生产,目标要超过100万箱/年。
   
    这几年IWCS(国际电缆会议)文集中数据电缆的技术文章最多,反映了这个产品的技术发展从未间断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简单叙述:
   
    一是新标准。
    水平对绞铜缆由千兆以太网用线发展到万兆(10G)以太网用线,2006年7月TIA/EIA提出了Cat.6A产品标准。
   
    二是针对Cat.6A标准的出台,各测试设备制造商纷纷推出各自的Cat.6A测试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频宽升级和7组4对(28对)外部串音问题(Aliencrosstalk)电缆及布线测试推出解决方案。
   
    三是新结构。各大电缆生产厂商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生产解决方案,推动了FTP产品的发展,FTP作为Cat.6A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认可。FTP在世界布线市场的用量也在不断提升,领迅科技的FTPCat.6A产品是亚洲第?个获得UL认证的产品。
   
    另一方面,UTPCat.6A产品也获得飞速发展,大的制造商分别推出自己的专利产品,以抢占万兆布线市场。领迅科技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在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电视电缆须提高产品质量
   
    电视电缆是电子线缆中量大面广的产品,我国CATV(有线电视)电缆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量占产量的50%左右。浙江临安是较为集中的生产基地,年产300万公里以上,并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成为临安最大的产业。根据临安线缆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物理发泡同轴电缆的产量为630万公里,销售额超过60亿元。又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国内每年对CATV电缆的需求达300万公里。最近我们统计了8家企业,他们2007年的销售量为65.7万公里。
   
    我国电视电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实芯聚乙烯绝缘到化学发泡绝缘、纵孔(藕形)绝缘以及物理发泡绝缘。目前普遍采用物理发泡绝缘,统称为第四代电视电缆。内导体材料普遍使用铜包铝线,外导体则采用铝镁合金丝。电视电缆高端和低端产品市场分化明显,小部分企业坚持高质量、高端发展之路,相应的产品价格亦较高;部分企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有粗制滥造之嫌,相应的产品价格也较低。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的重视。如临安正在加快火炬计划电线电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提出要改变“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现状。我们协会也提出,要注意品牌建设,不能让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国外的“地摊货”,一定要创出中国名牌来。
   
    由于铜价飞涨,并一直在高位振荡,近年CATV电缆也在采用铜包铝线做外导体,已有企业在做对比试验,包括国外的公司也发表文章,论证材料更新的合理性。
   
    电子线缆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几种外,还包括了许多产品,如计算机线缆、消费电子用线缆,汽车用线缆等,品种繁多,而且未来市场巨大。

更多光电线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电线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