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工业互联网是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的。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很多,从传感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们付出了许多心血。
我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但其发展较为迅速。从其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工业控制系统、到传感用,江苏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四川抢摊物联网产业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县城”等,标志着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技术研究到了实际应用的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神经中枢,在工业领域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市场规模在未来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其中工业信息安全和工业通信占比最大分别为38.8%和31.3%。
从工业物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细分结构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0.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7%,总规模的26.61%;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1%,占总规模的73.39%。
从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断有新企业的入局,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也随之逐年递增。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7.78万家,同比增长188.1%。
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广泛拓展,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赋能、赋智、赋值作用不断显现,有力的促进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进入2022年,我国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其中今年二季度新增项目700个,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显著提升,达到1.5亿次。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150家,其中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工业APP数量28万余个。截至目前,我国有9.4万余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2022年1月至6月新增注册企业3.3万余家。
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一是政策推进试点与体系建设加速。《“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依据 《规划》,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
未来,我国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看重,预计在信息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医药领域大展拳脚。
更多工业互联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工业互联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