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举办至今,智博会已成为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展示全球智能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世界级展会,展现出中国数字经济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专家表示,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正处于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来自政策和资本等各方面的力量正不断汇聚,形成合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2亿户。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央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
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2022年以来,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7%。
2022-2027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分析报告表示,数字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发展韧性彰显,领跑优势显现,已成为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关键力量。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说,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数字经济也正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截至2021年,已有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数字经济在地区GDP中占比超过50%。
不同的经济形态,生产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关键的生产要素也不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的研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经济环节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
首先,数字经济始终围绕数据这个核心生产要素的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来重构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传统流通、消费、生产体系的淘汰、升级、融合、重组、优化等作用,其背后的经济逻辑都必须基于对数据的判断、预测和精准匹配。
其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即时性、共享性、边际生产率递增等特征,数字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相融合,可以通过算法优化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公共资本、土地、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进而有利于实现递增的规模经济报酬。比如,Airbnb租房、Uber打车等共享经济模式的本质,就是挖掘数据的价值,基于数据构建新型的合作和信任体系,实现智能化匹配供需的目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最后,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全网、全域、全渠道,端到端的全链条、全流程、全场景的连接,打造丰富的人与机器无缝衔接的应用场景,使人工和机器的分工合作达到高效的协同水平。比如,商业银行构建客户互动层、AI决策层(AI中台层)、核心系统与数据中台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实现精准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无抵押的数字信贷。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力,2022年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呈现数字经济广阔应用前景。中国从数字经济投资规模上看,在全球显示领域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同时,中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消费市场。
以上就是数字经济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更多数字经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数字经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