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医疗设备托管企业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医疗设备托管市场高效运行。当下,中国医疗设备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发展迅速,各家医院开始逐步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却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医疗设备托管不仅能为医院配备符合医院设备管理的服务力量,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为医院节省一部分维修费用,还能够帮助医院关注设备运行状态,为医院提供预防性的维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宕机时间。
医疗设备托管是近几年推出的新业务,将传统的售后服务领域,拓展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种方式来源于国外,尤其是美国具有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设备托管到了第三方公司,从“维修高门槛”到现在的“省心托管”,中间走了很长一段路,进行了很多“磨合”。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实践,并没有出现期望的局面,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疑虑重重,处于观望阶段。从目前从事医疗设备托管的近百家公司经营情况看,绝大部分仍然处于亏损或微盈状况,一部分公司已经减缓甚至放弃这个业务。
2023-2028年中国医疗设备托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2018年1月15日至11月30日,对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公司进行维修派单共计433个。其中医用成像器械占比41%,主要维修是机器故障;其次是放射治疗器械占比9%,非医疗占比6%;非医疗主要是麻醉塔、治疗车、腔镜塔等。
医疗设备托管行业困境由本质上的一些因素决定的,它反映了医院、第三方服务机构、原厂在利益上的博弈。在这个三角关系中,恰恰是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机构因为供求关系、价格、技术、配件资源等原因处于劣势,即在技术和配件上有求于厂家,在服务供给、服务价格上有求于医院,才导致现在医疗设备托管业务的举步维艰。一些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机构试图通过与厂家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显然对于垄断优势地位的厂家而言,第三方服务机构是比医院更好的盈利对象,卖给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机构的价格甚至更贵或者强制打包销售,反而因为顾忌社会影响不敢从医院盈利太多。
第三方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与厂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通过医疗设备托管业务拉近的客户关系,以及获得的第一手设备信息,一些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机构试图通过设备升级、租赁、投放等方式来获取额外利润。这也是短时的权宜之计,走的是避免招标的政策擦边球,而且医院的客情关系比较复杂,难以形成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只有医院真正意识到设备管理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费、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降低维修费用,外企的技术垄断能进一步被打破,同时售后服务行业也建立了成熟完善的质量标准,医疗设备托管市场才能迎来发展的曙光。
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企业的出现,正是应对了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序上,既能提高医院医疗设备安全和信息准确率,医院维修成本也会得到相对缩减。对比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医疗设备托管服务体系,美国近半医院将这项工作交付给第三方公司整体托管,以便最大限度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第三方设备维修人员在医院直接提供机器保养、维护、检测等专业服务。
第三方医疗设备托管作为未来医疗设备售后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优势:整体托管可有效降低医院设备管理成本;医院在新设备采购和现有设备维修方面,可以享受到第三方规模化运营带来的价格优惠。
医疗设备托管产业成本居高不下,医疗设备托管服务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医疗器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医疗设备托管公司也纷纷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启“云售后服务”时代,通过远程指导与操作,在监控设备状态、基础维修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随着传统医疗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简单规范,未来医疗设备托管服务领域,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更多医疗设备托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设备托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