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期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面向全市征集工业史料,旨在为北京未来的工业博物馆建设奠定基础。此次征集活动不仅有助于系统梳理北京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将为保护和传承工业文化遗产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市经信局近日发布公告,启动工业史料的集中征集工作。此次征集的时间范围覆盖从1840年至2024年,内容包括反映北京工业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人物、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的相关资料。具体形式涵盖照片、书籍、图表、文件、手稿、题词、刊物以及视频和音频等多类载体。集中征集工作将持续至2025年3月10日,此后仍可随时提交相关资料。
为了确保征集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北京市经信局明确了六大类重点征集内容:
1. 国家领导人批示手稿与题词:反映国家对北京工业发展的关心与指导,特别是涉及重大决策部署的文件。
2. 企业厂史与重要媒体报道:记录北京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工程建设以及企业的创业历程和改革创新突破。
3. 代表性工业人物事迹与回忆录:突出展现对企业初创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包括省部级以上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职工的贡献。
4. 标志性产品模型:征集反映企业制造的全球或国内首台、首个产品的模型,以及为国家重点项目配套生产的机器或部件模型。
5. 不可移动文物类:涵盖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车间、矿区及相关设施,原则上建成需满50年以上。
6. 重要实物展品:包括企业及个人获得的国家级奖章、奖杯、奖旗和奖牌等。
为确保征集史料的质量与价值,北京市将建立工业史料评估机制。通过邀请工业史研究专家组建评估小组,对征集来的资料进行专业评审,优先收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史料至北京工业史料名录。新发现的文物线索也将积极推荐给市文物部门。
此外,在所有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征集到的部分代表性实物将以捐赠、寄存或复制等方式纳入展示计划。一方面,通过动态轮展在工业微展厅中进行展示;另一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展品将被纳入工业博物馆馆藏体系,为未来的博物馆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北京市经信局此次启动的工业史料征集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为系统梳理北京工业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还为筹建工业博物馆和编制工业文化书籍奠定了基础。通过集中征集与长期接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史料征集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北京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为未来的研究、展示和教育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博物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博物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