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2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该方案以系统性政策框架为支撑,明确了未来五年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路径与量化目标,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的精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将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作为金融支持重点。政策制定部门指出,金融机构需通过中长期贷款和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加速传统行业工艺革新与能源结构优化。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方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提供针对性信贷支持,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综合服务网络。同时强调支持“三北”生态工程、国家公园建设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
方案明确未来五年要建成制度完善、产品丰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到2025年,银行保险机构需显著提升碳核算与气候风险管理水平,并建立覆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开发绿色信贷、保险、投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压力测试,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量化转型风险。通过这些举措,预计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将显著提升。
针对绿色项目的长周期性与市场不确定性,《实施方案》提出“双维度”风控策略: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绿色项目评估认证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产品创新分散气候相关风险。政策特别强调对高碳资产转型的金融支持需匹配严格的环境效益监测,确保资金流向真正具备减污降碳效应的领域。
方案设定未来五年绿色信贷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并要求2025年前完成金融机构ESG评价体系全覆盖。为保障政策落地,将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项目的定向支持。同时通过开展区域试点、完善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措施,形成中央与地方联动的协同推进格局。
方案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绿色金融标准,鼓励参与国际碳市场机制创新。政策制定部门表示,将推动跨境绿色债券认证互认,并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为海外低碳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也将为国内机构拓展国际市场开辟新空间。
结语:开启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政策设计与量化目标设定,构建了涵盖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国际合作的立体推进体系。其提出的24项具体措施与五年规划目标形成有机整体,既体现了对经济转型紧迫性的深刻认知,也展现了金融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随着该方案的全面实施,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公开内容)
更多绿色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绿色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