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范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新规,针对驾驶辅助系统的失效事件及事故报告流程提出具体要求。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完善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升级管理体系,提升车辆安全性能并保障消费者权益。以下从核心要点出发,解析政策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新规明确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事故报告机制:当生产或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因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失效导致功能退出(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等),或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涉事企业需立即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市场监管总局提交相关信息。
此举通过强化事件与事故的数据收集,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风险预警,便于及时发现技术漏洞并采取干预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依托报告数据优化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而市场监管总局则联合多部门对重大事故展开深度调查,从源头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
两部门进一步细化了事故报告的具体内容与时间约束:
紧急情形优先: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舆论热议),企业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提交初步信息;
常规报告时限:其他非紧急情况下,企业需于48小时内完成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事故范围涵盖所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碰撞事件,包括安全气囊展开、乘员约束装置触发、弱势道路使用者(如行人)保护系统启动,以及人员受伤或死亡等情形。这一分类管理机制确保了事故响应效率与数据完整性,为后续责任认定和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新规同步强调对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在线升级(OTA)的监管,要求企业建立透明的升级流程并备案相关技术方案。监管部门将结合事故报告中暴露的问题,定期评估现有准入门槛及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并通过政策调整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安全边界扩展。
总结:以系统化监管护航智能驾驶发展
此次发布的管理通知从事件上报、调查分析到技术迭代形成闭环管理体系,既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通过高频次的数据交互和标准动态优化,政策将有效降低驾驶辅助系统的失效风险,推动行业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技术突破。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信任,也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树立了标准化监管的标杆。
更多驾驶辅助系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驾驶辅助系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